其去說服這幾個國家,不如派人遊說日本政府的成功率更高,起碼這位富有冒險精神。
當然,這沒有多少實際意義。遠東地區太偏遠了,即便是全部都丟了,也不會影響俄羅斯帝國的實力。
真正有能力幫助柏林政府的還是北歐聯邦和奧斯曼帝國。可惜前者有丹麥人搗亂,沙皇政府又做出了許諾,根本就拉不動。
後者更不用說,蘇丹正忙著內部改革呢,就算是再怎麼想向俄國人復仇,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費利克斯首相:“如果是這樣的話,柏林政府獲得大量外援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英法不可能無限度的投入下去,他們必須要考慮怎麼收回成本。
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毛奇在故技重施,企圖效仿上一次戰爭中放棄東普魯士地區,增加俄軍的後勤補給線,引誘俄國人和他們決戰?”
沒有人規定同樣的戰術不能使用兩次,事實上到了戰場上,無論是什麼戰術,只要有效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
重複不重複,會不會被人看出破綻,這些都不是問題,核心永遠都只有一個——贏得戰爭。
參謀長阿爾布雷希特:“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從戰略上來說,這就是一個陽謀。
即便是沙皇政府知道了普波聯邦的計劃,也不可能因為存在風險,就下令前線的俄軍停下腳步。
不過他們的計劃雖好,能不能實現就很難說了。這裡面存在的風險,俄軍中不可能沒人發現。
只要小心謹慎一點兒,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不給普軍留下機會,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說到這裡,阿爾布雷希特突然選擇了閉嘴。“穩紮穩打、步步推進”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一點兒也不簡單。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乏蠢貨,軍隊中也不缺乏功利性強的主,面對送上門的誘惑,大家都能夠忍住麼?
戰爭要為全域性服務,反過來說區域性也影響著整體。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原本完美無瑕的戰略計劃,瞬間就變得千瘡百孔。
對俄軍的執行能力,阿爾布雷希特完全不抱有信心。不要說俄國人,這個年代任何國家的軍隊,都不能保證所有的軍官都有大局觀。
弗朗茨擺擺手:“打住,這個問題到此為止。如果普軍是誘敵深入,現在該頭疼的也是沙皇政府。
當然,亞歷山大二世可能還在慶祝勝利。不過我想會有人提醒他的,畢竟他們已經輸過一次了,應該吸取了經驗教訓。
現在我們還是商量一下,該怎麼應對接下來的歐洲變局。”
“長遠計劃”,很遺憾這玩意兒早就不存在了。維也納政府的外交政策從來都是根據現實需要調整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有實效性。
這次也不例外,因為普俄戰爭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多準備幾套方案。
具體採用哪一套方案,還需要等塵埃落定過後,選擇最符合奧地利國家利益的方案。
……
取得了“斯摩林斯克大捷”後,俄軍並沒有停下腳步,反而乘勝追擊順勢攻佔了明斯克,兵鋒直指波蘭首府華沙,普俄戰爭似乎變得明朗了起來。
俄軍總指揮部中,伊萬諾夫元帥正望著地圖發呆,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勝利的喜悅。
一名中年軍官拿著一份檔案走道近前彙報道:“元帥,第七軍發來電報,催促後勤物資。”
伊萬諾夫轉過身來,停頓了一下問道:“第七軍走到哪裡?”
“第七軍沿布格河進軍,現在已經過了薩爾納基,距離華沙已經不到200俄裡。”中年男子回答道
在地圖上找到了薩爾納基,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伊萬諾夫冷笑道:“前面已經是一馬平川,都快要到華沙了,敵人居然還沒有攔截?”
不等中年男子回話,伊萬諾夫元帥又說道:“毛奇的胃口真夠大的,一個軍還不滿足他的胃口,難道他就不怕被噎死麼?”
最瞭解自己的是敵人,毛奇在上一次普俄戰爭中一戰成名,自然成為了俄軍關注的重點。
伊萬諾夫手中搜集到的資料,已經詳細到毛奇在哪兒上幼兒園。這是誇張的說法,這年頭還不流行幼兒園。
不過毛奇的生平、興趣愛好、用兵風格,都被記錄在案。類似的資料不光沙皇政府在蒐集,歐洲很多國家同樣在幹。
瞭解的多了,自然也有人研究出針對性戰術。俄軍現在採用的戰術,實際上就有剋制毛奇的意圖。
事實證明,這套保守戰術真的很有效。憑藉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