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搗手腳。前有章邯背秦而歸楚之鑑,大王您今天就學學歷史吧。
朱溫突然靈光大開,殺了黃巢安在他營裡的監軍,向王重榮投降。時逃亡在成都的唐僖宗聽後大喜,遙封他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又賜名為“全忠”。後人在這件事上認為他看清了時勢而叛變黃巢,是個徹底的叛徒。可他是冤枉的,如果他真想投降,何必要和王重榮打十幾個來回呢?!
但有一件事卻是不容懷疑的,朱溫的投降,使得早已經陷入困境的黃巢兵團雪上加霜。不出兩年,黃巢被追兵所殺。朱溫也因為戰功卓著,被趕回長安的唐僖宗封為宣武節度使。黃巢的死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由於在鎮壓黃巢軍團的過程中,各藩鎮主迅速強大,唐王朝更難以駕馭這些本就不容易駕馭的武夫了。
朱溫無疑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當唐昭宗登基時,他已經成為河南最強大的藩鎮主了。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宮裡太監劉季述等人囚禁了唐昭宗,企圖扶植新帝登基。朱溫在朝廷宰相崔胤的幫助下派人進宮一舉殲滅了劉季述集團,因此被唐昭宗封為梁王。
過了不久,同樣是一個太監——神策軍頭領太監韓全誨聯合了一個叫李茂貞的藩鎮主將唐昭宗劫持到了陝西鳳翔。崔胤急忙給朱溫去信,朱溫親自率兵直奔鳳翔。
903年正月,李茂貞出城投降。朱溫建議唐昭宗把這些總挑事的宦官全部誅殺,唐昭宗以為然。於是,宮裡的太監自然免不了一死,出使在外監軍的宦官也沒有逃脫厄運,昭宗令各地藩鎮主將其全部誅殺,只留職位低而幼弱者二十幾人以備灑掃。
後人評價朱溫這一舉措時,說他徹底剷除了唐朝存在多年的宦官干預朝政的禍害,實在是大功一件。但這又冤枉了朱溫,他的本意完全是為了樹立在唐昭宗心中的地位,以此來壯大自己的勢力。按常理,朱溫先後救了唐昭宗兩次,唐昭宗本該對他感恩戴德。可事實卻是,唐昭宗在鳳翔時卻想殺了朱溫。
昭宗可能被劫持怕了,在大殿上總希望有人可以保護他。當時,朱溫是最合適的人選。有一次,昭宗坐在椅子上躬腰為自己的鞋子解結。可能是不舒服,他就叫朱溫來幫忙。朱溫上前跪下而解之。昭宗示意左右衛兵上前殺他,可左右無一人出手。等朱溫解好結,已是汗流浹背了。從那以後,唐昭宗再叫他,他常稱病不去。他的確害怕,害怕唐昭宗身邊的勇士,一刀把自己宰了。
904年,唐昭宗還沒有消除在鳳翔的恐懼心理,朱溫又讓他走。朱溫先把昭宗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洛陽,過了不久,又派人把昭宗殺掉,接著又把殺昭宗的人殺掉。最後立了一個十三歲的小孩子為皇帝,這就是唐哀帝。
三年後,也就是907年,朱溫讓哀帝舉行了絕跡多年的“禪位”大禮。他接受禪位,稱帝,改國號為梁,建都開封。這就是歷史上的後梁。
始作俑者:朱溫(2)
907年六月一日是被後世史學家視為最黑暗的一天。這一天,朱溫結束了唐朝近三百年的統治,為後來想要稱帝的人開闢了一條“你一定能成功”的光明大道。他是項羽“彼可取而代之”、劉邦“大丈夫當如此也”和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成功實踐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其實朱溫並不是唐末稱帝第一人,早在黃巢起義失敗、唐僖宗由四川返回長安不久,河南的秦宗權就自稱皇帝,並與朱溫經常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後被朱溫殺於長安。
如果從唐末歷史來看,自安史之亂後,藩鎮的興起就已經埋下了唐滅的種子。後來唐朝的幾位皇帝常常被別人趕出京城,四處避難,於是各地稱王的現象此起彼伏。當一個國家還可以用武力讓人民臣服時它其實並沒有亡,但當它已經沒有武力可以使用、而又不能以禮儀來教化天下時,它的滅亡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唐朝末期,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黨爭不斷。孔子云,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樣一個朝廷如何用禮儀去教化人們和藩鎮主?另外,朝廷本身掌握的軍隊雖保家有餘而護國不足,那它就只能依靠武夫出身的藩鎮主了。藩鎮主們高興還可,一不高興就自己當皇帝去了。道德廉恥之於武人不過是紅燒肉裡的香菜——襯托,可有可無。
朱溫之所以被後人詬罵,或許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他既想當婊子,還想立牌坊。其實,他根本就沒有必要搞什麼禪讓,也沒有必要殺已經不成事的唐昭宗。當時天下能和他抗衡的藩鎮主已經所剩無幾,他殺唐昭宗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