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謀中,朱友貞的幕僚趙嚴向主子進言:“想要成為皇帝,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招撫魏州的楊師厚。他如果同意,此事必成;他如果不同意,即使你把皇帝幹掉,你的皇帝之位也會轉瞬即逝。”
朱友貞就派了人去找楊師厚,楊師厚跟他的部下裝孫子:“當初朱友珪謀反,我就應該立即###他。如今,又有人謀反,我忠誠一生,該平叛才是。”
他的部下立即說道:“朱友珪是兒子,但卻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他又是個臣子,又殺掉了皇帝。這樣的人,人人都有理由誅了他。您想想,朱友貞是準備替天行道,此事必能成功。如果您現在不做點什麼,到時候他們掌握了天下,您該怎麼辦?”
楊師厚下令:“王舜賢速去洛陽與朱友貞商量有關事宜!”
然後又派兵進京,在滑州駐守,以阻擋有可能幫助朱友珪的援軍。朱友珪很順利地就被兄弟朱友貞幹掉了。
朱友貞一登基,就封楊師厚為鄴王,並且,在詔書中都不提其大名。這是無比的尊重,但,朱友貞並不敬重他。雖然他遇到任何事都找楊師厚商量,但這並不是敬重,而是懼怕。
五代時期,想讓一個人敬重另一個人,簡直比登天還難。
楊師厚手握重兵,鎮守魏州,一舉一動關乎後梁命運。他在,李存勗便不敢進攻河北;他在,朱友貞只好提心吊膽。
一把懸在頭上的劍給人的恐懼感要遠比一把飛來的斧子大,楊師厚就寧願做那把劍,絕不當斧子。
要知道,在五代時期,兵強馬壯就能當皇帝。但這句話在楊師厚身上似乎偏癱了,楊師厚在鎮州雖然大搜百姓錢財和性命,但對後梁卻是忠誠得很。他雖然把鎮州搞成了比皇城還要堂皇的地方,但他依舊自認為是梁朝大將。
難得!五代時期能有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可貴!
楊師厚為什麼讓後梁兩個皇帝都懼怕?主要就在於他手中的軍隊。楊師厚為什麼不當皇帝?大概緣於朱溫對他的知遇之恩。
楊師厚真正的發跡是從跟朱溫開始的,朱溫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善於用人、敢於用人,這是他能成為皇帝的原因。楊師厚在李罕之手下、在李克用手下都沒有被重視過。這裡的原因也不必細說。一個人成功往往有很多偶然因素,當這些偶然因素促成一個人的成功後,每個人都會把這些偶然當成必然。
楊師厚說得好,我二十多年來東殺西拼沒有對不起朱家。他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因為朱溫偶然對他的提拔,他把這當成了他成功的必然因素。
為了報答這種必然,他把“忠誠”投給了朱家。即使這種“忠誠”只是對朱溫一個人而言。
楊師厚在五代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人。首先,他對唐朝沒有一點留戀;其次,他對梁朝也沒有一點好感,但絕無背叛的心思。也許,在他看來,他手握重兵就是要保護好自己和讓自己逍遙。他大概也明白,皇帝對他有所忌憚,但是,皇帝拿他沒有辦法。
中國曆來功高震主的武將都不得好死,原因就是這些武將有純粹的“忠心”,這種忠心是狗一樣的“忠”,而不是明晰道理的“忠”。
朱友珪想要殺他,如果他是忠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可他偏不這樣,他帶領軍隊去見朱友珪。
可他又是個忠臣,因為從他掌握後梁的主力部隊直到他死,他都沒有想過要反叛後梁的任何一個混賬皇帝。
五代沒有“愚忠”,這是中國綱常的一個大進步。但是,皇帝不能讓這種進步一直向前發展。就在楊師厚死後不久,朱友貞怕再出現一個楊師厚,便把鎮州分為二鎮,他想把楊師厚的兵力分散。可楊師厚計程車兵並不吃這一套,“銀槍效節軍”不聽指揮,一股腦地投降了李存勗。
河北就這樣失掉了,朱友貞在不久後也付出了身死國滅的代價。
在楊師厚看來,我為你打天下,我很規矩地享受我該得到的福分,這是應該的。但你若要想殺我,那絕對不行。
**********************
閱讀‘何木風’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來龍去脈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們為什麼沒能成為皇帝 txt小說上傳分享
讓皇帝害怕的臣子(3)
楊師厚的本分就是做一個臣子,如果皇帝不讓做,我就給你點顏色瞧瞧。狡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