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貴人家選的,沒有定數。你不用忙著點頭,這些天來請見你的應該不少,你一律推給賢妃。”說到這裡,皇帝便轉頭看著武賢妃,又說道,“皇后畢竟不能太勞神,就要偏勞你一個個見了。”
武賢妃出自民間,家中父兄早年逃荒途中相繼去世,她孤零零一個人投入了王府,皇帝登基,因她是皇長子之母,又深得信賴,便封了妃,只是卻沒有家族奧援。只不過她個性恬淡,帶著周王倒也怡然自樂,如今聽得皇帝分派了這麼一樁任務,她不禁苦笑道:“皇上這訊息放出去,妾那兒恐怕立馬就得被人踏破門檻了。”
“她們總得先去求了人家的親孃,然後才會找到你這兒來。”皇帝微微一笑,那面對皇后的笑容中卻帶出了幾許關切,“再說,別看一樣都是皇子,在有些人眼中就會分出輕重來……對了,你且吩咐葉尚儀她們一聲,留心一下陽寧侯府、東昌侯府、汝寧伯府三家此次獻的是什麼壽禮。朕剛剛借了你的名義宣了幾家的千金進宮,待會你們幾個不妨仔細瞧瞧。”
宜興郡主看到女兒張惠心瞪大了眼睛瞧自己,忙衝她使了個眼色,心底卻暗自沉吟。
第一卷 京華侯門 第九十六章 初入坤寧宮
第九十六章 初入坤寧宮
平日的朝會和朔望日的大朝,文武百官走的是長安左右門和午門。而王公貴戚奉旨入見和誥命夫人們每逢大節的朝賀,則是走東安門和東華門。但不管是哪個門,對於陳瀾來說,都是平生頭一回——儘管她後世曾經參觀過故宮,但失去主人的宮殿便好似無根之木,縱然巍峨壯偉,畢竟缺了幾分氣勢,可如今卻不一樣。
這是真真正正口含天憲的時代。
由於陽寧侯府在西城,而東安門則是在外皇城的西邊,因而她與陳汐隨著那位坤寧宮來的太監出門上轎之後,便是沿著皇牆北大街轉火道半邊街,透過轎簾縫隙,恰好能看到那高高的圍牆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守衛。等到進了東安門,換上早就停在這裡的青幔小轎,過了繞皇城的玉河,再過東安里門、東上中門和東華門,這方才是內宮城。
陳瀾從前倒是聽說過紫禁城騎馬乘輿都是了不得的恩典,剛剛進了東安門之後因那青幔小轎乃是特製,便不能如此前路途上悄悄張望,但剛剛在東華門前下轎,她便發現外皇城之中騎馬的官員並不少見,只如今一進東華門,光景便大不相同了。
除了原本那個坤寧宮前來傳旨的那個太監,以及他帶來的四個小內侍之外,還添了坤寧宮的一位女官,八個宮女,太監內侍十餘人,其中一個的服色甚至比此前那傳旨太監更加華貴。見那傳旨太監瞧見這一行人臉色陡然一變,陳瀾隱隱感到這必然另有玄機。可沒等她多瞧上兩眼多揣測片刻,那位女官就帶著八位宮女上了前來行禮。
“奴婢坤寧宮葉尚儀,見過諸位小姐。”
六宮局立於太祖之初,雖說曾經一度取代宦官掌管宮中大小職司,但畢竟因為是女身多有不便,這些年來,權力自然是漸漸萎縮。比起其餘四局,尚宮局和尚儀局因為一直直隸於坤寧宮,因而分量自然大為不同。這位葉尚儀大約四十出頭,頭戴帽額綴團珠的烏紗帽,垂珠耳飾,身穿遍繡折枝小葵花的金邊紫色團領窄袖衫,珠絡縫金帶紅裙,眉眼端莊薄施脂粉,看人的目光中流露出幾許審視。
雖是對方自稱奴婢,陳瀾和陳汐姊妹兩個也絲毫不敢小覷,忙還禮不迭。廝見過後略說了幾句話,聽葉尚儀客客氣氣地請她們到左邊院子裡稍待片刻,陳瀾答應的同時,又悄悄瞥了一眼那邊還在說話的兩個大太監,這才和陳汐在兩位宮女的引導下往那邊走去。
許是因為從前這裡就是誥命入宮時稍事歇息的地方,屋子裡的陳設乍一看倒算不得十分華麗,只是坐下之後,陳瀾方才發現這些半舊不新的東西卻都是繡工異常精美,只顏色有些黯淡。矮几上的花瓶,大案上的青銅小鼎,多寶格上的各色擺設,以她的眼力還看不出究竟有多大價值,可料想宮中總不能擺設贗品。用眼角餘光打量了好一會兒,陳瀾方才瞥了一眼陳汐,卻發現其仍是此前的失魂落魄,不禁越發狐疑。
陳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也不知道等候了多久,外頭便傳來了一陣說話聲。抬起頭來的陳瀾見門簾一動,當先走進來的卻表示葉尚儀,而是一個一身大紅打扮得異常華麗的少女,緊隨其後的則是一個宮人。兩相一打照面,她隱約覺得人有些眼熟,待見對方同樣是面露訝色,她一下子就驚覺了過來。
是傳聞中頗得宮中某位太妃喜愛的汝寧伯家四小姐楊芊!
隨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