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更是讓那些大字不識的大頭兵興奮,他們不明白爺爺為什麼用真金白銀去換那些自己不懂的字畫,更不知道自己每次送給爺爺的一些喝水的茶碗茶壺爺爺還那麼高興。
就這樣,1936年的冬天,剩下的一些太妃們相繼去世,也留給爺爺一些非常好的古玩字畫;只留下了三四個太妃還在病痛下生活。
在1937年四月初,爺爺輩一紙調令調到了宛城縣駐紮,爺爺將這半年來蒐集的古玩字畫之類的東西裝了輛大車,託了一個熟人送回了保定老家,那年頭兵荒馬亂,識字的人很少,再加上流民成災,所以爺爺這兩車東西並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安全的回到了老家。
爺爺被調到宛城縣之後開始領著他的連隊訓練。那時候他們團基本上就是兩大件,步槍和大刀,甚至有的人沒有槍,但必須人手一把大刀,而且就算是在三九天也要光著膀子練習砍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29軍奮起抵抗,在宛城縣的盧溝橋上跟日本人打了起來。由於敵我兵力和訓練相差懸殊,29軍抵抗了將近一個月後被迫撤離。帶領著殘兵敗將撤離到了保定,張家口一代,想要依託有利地形進行反擊。
當
時爺爺的營長戰死,爺爺也受了傷,甚至連爺爺的連隊都被打殘了,爺爺手下原本一百七十多人的連隊只剩下了十三個人,隨後爺爺因為有軍校的經歷,所以被提升為代理營長,但後撤到保定休整不到一個月,日本人已經佔領了天津,青島等地,保定無論如何也保不住了,所以當時軍長宋哲元又要撤離。
這裡畢竟是爺爺的老家,當宋哲元軍長下達撤退命令時,一些已經修養的差不多的中下層軍官們受不了了,他們寧可與日本人決死一戰也不想撤離,為這個命令,當時有很多人辭官,爺爺也是辭官的一個。
但爺爺之所以要辭官是因為他看著自己的手下一個個死在日本人槍下,想要報仇。但爺爺畢竟只是一個代理營長,並不能阻止最高長官的命令,所以一氣之下離開了部隊回了農村。
畢竟在軍校上過學的爺爺知道,保定肯定是保不住的,所以乾脆將自己從皇宮裡蒐集來的寶貝埋了起來,跟兩個哥哥商量了一下,自己一個人帶著一些盤纏離家出走,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爺爺這一走就走了十四年,走的時候十七八歲光棍一人,回來的時候卻帶著奶奶回到了老家,但此時早已是物是人非。爺爺的兩個哥哥在日本人入侵保定時被炸死,母親因為家破人亡整日哭泣,雙目失明,如果不是還有個三兒子下落不明有希望回家的話,估計老太太早就已經傷心過度去世了。
等爺爺回了老家看到老母親被周圍的鄰居接濟度日雙目失明後,決定不走了。又拿出一些錢來,讓鄰居們幫忙蓋了新房子,就這樣將老母親贍養了三年,老母親也去世了。
同年父親出聲,爺爺起名為張振邦,隨著父親長大,並且上了大學學醫,分配在了保定的第二人民醫院,爺爺這時的年齡已經五十多歲了。
在爺爺出走的十幾年中,誰也不知道爺爺到底做了些什麼,也不知道爺爺去了哪裡,有人問過爺爺,但爺爺口風很緊,沒有說過著十幾年到底做過什麼,去過那裡,就連奶奶也是隻字不提。
村裡人只知道奶奶是陝西人,長得漂亮,並且對爺爺千依百順,可以說爺爺就是家裡的一家之主說一不二的人,而且奶奶從來沒有在外人面前說過爺爺一句不好。
第五章 明代古墓
第五章:明代古墓
時間很快到了1978年,我出生了,爺爺給我取名叫張澤陽,此時我父親是市二醫院的心臟外科主任,母親是醫院裡的婦產科主任,我們家過的還算是幸福,畢竟父母有令人羨慕的職業。
我曾經的理想是當一名航天員,能夠遨遊宇宙,但逐漸的長大之後才慢慢發現我的理想距離生活有多大的差距,當然,並不是我學習成績不好,相反,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但是其中發生了很多事情,甚至有爺爺奶奶的影響,所以最後我選擇了考古學。
爺爺奶奶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很普通的農村人,白天務農,晚上會跟許多老頭老太太門聚在路邊樹蔭下聊天說笑,而且爺爺在村子裡威望一直很高,只是年輕的我並不太明白為什麼看似普通的爺爺會有那麼高的威望。
爺爺叫張寶昌,似乎跟一名導演的名字相似,但實際上就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老頭,個子有一米八,直到去世的時候腰身都那麼挺拔,絲毫沒有一些老人的駝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