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部分(1 / 4)

中土統一了,中土之主的封號是“皇帝”,那麼爵秩等級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當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軍功爵。

這個要求合情合理。封國之主的封號應該是“王”,這樣才能體現一方諸侯的身份。如此一來水漲船高,功勳卓著的功臣們的爵位就能從“列侯爵”上升到公爵。過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現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權力和財富自然要增加,這才是公卿大臣們的目的,他們要在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國,同意修改爵秩等級制度,實際上意味著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讓步。

歷史上始皇帝在統一之初,以鐵腕鎮制功臣,強行把分封之議壓制了下去,而伴隨著這一舉措的就是遏制和打擊功臣,把王翦、méng武、王賁、羌廆、楊端和、馮毋擇、李信這些功勳卓著的大將的兵權統統剝奪了,無論年紀大小,一律趕出朝堂,趕出軍隊。

看看歷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統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見經傳的屠睢、任囂之流,而幾年後的北伐,其統率竟然是蒙恬,由此可以推測一下,王翦、méng武、王賁、楊端和這些在統一大戰中建下顯赫功勳的將軍們都去哪了。尤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後秦王政死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大亂,這時候出來力挽狂瀾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從未在歷史記載中出現,那麼不得不問一下,王翦、羌廆等人當時在哪?假如他們年紀大了,都死了,那王賁、李信這些人應該還在吧?為什麼他們自大秦統一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記載中?

始皇帝肯定把這批功臣們鎮壓了,至於是解甲歸田還是血腥誅殺,那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統一大戰中的功臣們不可能在十二年裡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勳卓著者總能活下來幾個,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離出來力挽狂瀾,那隻能說明這些功臣們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發動的政治風暴之中。

今日形勢和歷史上的形勢不一樣,今日大秦有功勳卓著的太子扶蘇,有聲名顯赫的公子寶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這在歷史上都是沒有的政治勢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歷史上一樣,以自己的鐵腕強行鎮制功臣們,摧毀分封之議。

始皇帝必須在分封上讓步,別無選擇。

深夜,御書房。

始皇帝非常疲憊,斜躺在火盆邊,默默地凝神沉思。

寶鼎坐在案几旁邊,不停地翻閱著文卷。

“沒有想到,你和朕一樣,竟也成了眾矢之的。”始皇帝嘆了口氣,搖頭苦笑。

寶鼎略略皺眉,把文卷推到一邊,也坐到了火盆邊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門,但寶鼎聯合貴族們硬是推開了這扇大門,雖然這扇大門目前的開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嘯而來,始皇帝和寶鼎即便聯手抵禦,也無法讓這扇大門保持原有的開度了。

“你這位太傅現在可是處在風口浪尖上。”始皇帝看到寶鼎眼裡掠過一絲惱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滅頂之災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對寶鼎頗有怨言,畢竟當初是他逼迫咸陽宮開啟了分封之門,他無法相信寶鼎的諾言,現在他倒是相信寶鼎的確是在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為朝堂上公開反對加建封國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寶鼎為首,假如沒有公子寶鼎的堅決反對,始皇帝認為自己已經妥協了。

“我說過,該出手的時候就得出手。”寶鼎神色冷峻地說道,“王翦、麃公的年紀都大了,做什麼事都力求穩妥,但兩淮和江東在目前局面下,過份穩妥就是軟弱,就會助長叛逆的囂張氣焰,所以必須換兩個人去鎮戍兩淮和江東,血腥鎮壓,絕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勳卓著的上將軍,這時候把他們一起調回京城,未必合適。”

始皇帝顯然不願意在此刻把兩位老將軍一起調回京城。

“西北疆局勢緊張,讓王翦去主持西北疆軍事,讓麃公鎮戍北地,這個理由足夠了。”

始皇帝考慮了一下,微微點頭,“朕認為,把王賁調去鎮戍東北疆,讓他遠征遼東最為合適。王翦和麃公調離,王賁則去鎮戍東北疆,那誰去鎮戍兩淮和江東?”

“從北疆調人。”寶鼎說道,“讓司馬尚去兩淮,讓司馬斷去江東。”

“司馬尚?”始皇帝沒想到寶鼎要把司馬尚放到兩淮,頗感驚訝。

“我已經控制了代北,司馬尚沒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應該得到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