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知道真相還不如不知道真相。
唐海天身居高位,睿智過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小俊啊,中組部發了一個檔案,要在全國範圍內表彰一百名優秀的縣市委書記,這個事情,你聽說了吧?”唐海天撇開了徐氏集團的話題,說道。
“聽說過一點。”柳俊笑著點頭。
中組部的檔案剛剛發下來,尚未送達各縣。但這樣的大動作,白楊自然第一時間就和柳俊通了氣。中組部的表彰,其實就代表著黨中央的表彰。全國近三千個縣市委書記,可都眼巴巴的盯著這一百個名額呢。
身在體制之內,這種表彰代表的可不僅僅是榮耀,而是一筆豐厚的政治資本。毫不誇張地說,最終被表彰的那一百名縣市委書記,百分九十以上,都要成為高階幹部的後備人選。
多堅實的一個臺階!
“有什麼想法沒有?”唐海天注視著柳俊,微笑問道。
柳俊笑起來,說道:“唐伯伯,您這是明知故問啊,我能沒有想法嗎?市裡面要不把我的材料報上去,我跟您急,天天到你家裡來蘑菇你!”唐海天一怔。隨即哈哈笑了。
全市八個區縣黨委一把手,也就柳俊敢跟他這麼說話。
“我們市裡,只有兩個候選指標,競爭會很激烈。”唐海天實話實說。
柳俊笑道:“哪怕只有半個,我也要爭取!”其實說起來,真正按比例計算的話,大寧市可能連半個指標都不夠。全國三千個縣市委書記,爭奪一百個名額,比例就是三十比一,大寧市才八個區縣。不過這還只是初選,報送省委之後,估計是二選一,然後報送中組部。
對這個名額,柳俊自然是勢在必得。
市裡面這第一步,是肯定要走的,走了這一步,才有後續的運作。不過就算是全然按照正常程式運作,柳俊也很有底氣。
自從他到寧北縣上任之後,寧北縣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
人家是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寧北縣的進步,堪稱是一年一大變,甚至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