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將江城文化的發展推向新的高峰。江城文章甲天下,詩詞書畫享盛名。數百年間,一邑之內,先後湧現詩人一千餘人,影響至為深遠。
不過這一切,眼下又開始沉寂下來,江城市的經濟發展,並非得益於江城流傳千古的文化傳承,而是得益於鎢礦、釩礦乃至金礦等礦產的開採,以及其他經濟領域的進步。江城市委書記能進階潛州市委常委,多半是因為經濟增長,而非得益於千古文化名城。
蘇延光上任之後,透過江城市高速發展的“礦業文化”看到了深深的隱憂。因為採礦業的利潤頗為可觀,除了許多正規的礦產公司,還有更多的私營礦主,也在瘋狂開採。江城市最大的黃花山礦場,因為鎢礦、釩礦、錳礦等礦石含量豐富,礦脈延綿數十里。開採成本相對低廉,竟然集中了上百家的各色礦業公司,在參與開採。
這種缺乏管理的開採,註定是混亂的,無序的,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礦產資源浪費,產生的利潤相對也很低。每年處理上千萬噸的礦石,給市財政的上繳的利稅,也不過是區區一千多萬元,平均一噸礦石,不過產生了一塊錢的利稅而已。聽起來頗有戲謔的味道。
除了礦產資源的大量浪費,這種瘋狂的無序開採,也給江城市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不但各個礦場附近,灰塵遮天蔽日,就是市區,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今的江城市,竟然有柳俊初去寧北縣上任時的“風采”當時的寧北縣,被群眾戲稱為“煤多人多灰塵多”縣城一天到晚都是灰濛濛的。後來柳俊大力整頓煤礦,限量合理開採,一舉扭轉了這個灰濛濛的境況,還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