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詫異歸詫異,卻也輕鬆起來。
這個事情說白了就是劉天明與魏寧生之間“鬥法”,其他人事不關己,不妨放鬆一下,靜觀其變。
聽了劉天明的發言,柳俊微微一笑,說道:“四海集團的問題,我也是剛剛收到有關的彙報,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同志們對這個事情是怎麼看的,都可以談談嘛。”
婁海英略略有點詫異地望了柳俊一眼。
柳俊收到了省政府轉過來的報告,作為省委常委,婁海英也同樣會收到一份這樣的報告。在婁海英想來,這個純粹是政府的事情,柳俊完全可以一句話就推了,何必在常委會上討論。
當然,柳俊既然沒有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婁海英隨即想了一想,覺得柳俊不把這個事情推出去,估計是想進一步激化魏寧生與劉天明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更清楚地瞭解省委班子各個成員的“親疏關係”。一般的議題是不會引起爭論的,大家都是一致透過,遠近親疏不是很看得明白。只有這樣有激烈爭論的議題,才能看出端倪來。
劉天明與魏寧生的矛盾越難調和,省政府那邊就越不能抱成團和柳俊“作對”。對於新任書記來說,這也要算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了。
又或許,柳俊對類似問題比較關注,想要理出個思路來,再有同樣的議題,便可照此辦理。
想辦法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正是柳俊一貫的工作作風。
“柳書記,魏省長,我談談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天明省長,省國資委這樣處理四海集團的產權問題,我認為有點不大合適……”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回開口反對劉天明的,竟然是常委中排名最末的統戰部長宋樹平。
“……張萬忠是民主黨派的人士,也是百島市政協副主席。這二十幾年來,四海集團確實是在他的領導之下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我們將四海集團全部收歸國有,將張萬忠掃地出門,恐怕不合適,會在民主黨派人士之中造成不好的影響。我看要慎重。”
宋樹平是學者型幹部,說話的時候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望向劉天明的眼神也很誠懇。
劉天明淡然一笑,說道:“宋部長,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國資委提出這樣的要求,是根據事實來判定的,並不是要針對張萬忠本人。不管張萬忠是不是民主黨派人士,我們處理此事,都應該根據事實來決定。總不能因為顧忌影響,就拿國有資產送人情吧?至於說到將張萬忠掃地出門,也不是那麼回事。只要產權明晰了,國資委依舊可以聘請張萬忠擔任四海集團的董事長嘛……這些年他為四海集團做出了貢獻,這個有目共睹,大家都不否認。可以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給予張萬忠一定的經濟獎勵和物資獎勵。他的工資也可以定高一點,年薪百萬或者更多一些,都是可以的。甚至也可以考慮分給他一部分紅利。但前提是,產權必須明晰,不能糊里糊塗的。”
聽上去,劉天明說的也是很有道理。
南方市委書記趙先覺插話道:“天明省長,四海集團的啟動資金,確實是由百島經貿委提供的,不過八六年的時候,他已經連本帶利歸還了這筆資金,還另外贈送了百島經貿委兩臺桑塔納小車。在處理四海集團產權問題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將這個情況考慮進去。國家不能吃虧,但我們也不能讓群眾吃虧,是吧?”
劉天明立即說道:“這不是吃不吃虧的問題,而是就事論事。張萬忠八六年交給百島經貿委的二十萬和兩臺小車,並沒有文字依據說明是歸還本金,只能說是下屬經營單位上繳給主管單位的利潤。而且,就算有文字依據,也是不合法的。四海集團最初由百島經貿委創辦,還投入了啟動資金,委任當時經貿委的幹部張萬忠管理四海公司,這個關係是很明確的,怎麼能過幾年之後,四海公司就變成張萬忠私人的企業呢?這不是明擺著挖國家的牆角嗎?沒有百島經貿委的二十萬啟動資金,何來今天的四海國際集團?”
趙先覺不以為然地說道:“凡事要一分為二的來看,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當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正處於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階段,產權不清的也不止四海集團一家。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是張萬忠在管理四海集團,百島經貿委只是名義上的主管單位,九二年之後,這個名義都沒有了。如果一定要將四海集團全部劃歸國有資產的範疇,我認為不合適。我們也不是沒有處理過類似的問題,從未有哪一家公司全部收歸國有的嘛。單單針對四海集團和張萬忠,是不是對他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