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1 / 4)

小說:重生之衙內 作者:九十八度

只是有些印象。不過這沒關係,偌大的向陽縣,總能找到行家。

如今提前十幾年,就柳家山一個大隊種植的話,無論如何不至於滯銷。

“我說,可以叫大家栽些金銀花。那東西是藥,縣藥材公司每年都收購的。也可以增加集體的收入。”五伯定定地看著我:“小俊,你怎麼懂得那麼多東西?啊?栽金銀花,你怎麼就想得到呢?”“書上說的嘛。”嘿嘿,書真是個好東西,什麼都可以往它身上推。

“書上當真說過?”“是啊。金銀花適應性強,對土壤氣候都沒有十分嚴苛的要求,田間,屋角都可種植,栽多栽少隨意,不一定要形成規模。關鍵金銀花是多年生藤本灌木,一次栽種,可受益幾十年……”我隨口將腦海中一些關於金銀花的常識說了出來。

五伯沒進過私塾,大部分文化是在掃盲班學的。對讀書多的人有著近乎迷信的信任,見我侃侃而談,儼然博聞強記的“飽學之士”便有些肅然起敬。

老爸拿眼睛直瞟我,頗有些奇怪。

汗!

老爸可是知道我跟周先生讀些啥書,好像沒有關於農業知識方面的,再賣弄下去,怕是要穿幫。

“聽起來真是不錯呢。只是這東西我們這裡還沒人栽過,也不知道該怎麼搞法……”“金銀花是扦插繁殖的……”“什麼扦插繁殖?”五伯直皺眉。

“就是直接剪下枝條插進土裡,和楊樹一樣。”“哦,是這樣,那容易啊,又不要花本錢。”五伯恍然大悟,隨即便喜上眉梢。當時的大隊,著實窮得厲害,基本上就沒啥集體積餘,要下大本錢的事情趁早別想。唯有這種本小利大的好事,才能令得五伯開心。

“晉才,真有這樣的好事嗎?”畢竟我年紀幼小,五伯不大放心,扭頭問老爸。

“五哥,這個我可不在行。”老爸撓撓頭,有些尷尬。

“書上這麼說的,錯不了。”我篤定地說。

“那好,就聽小俊的。”五伯下了決心。反正不花本錢,就算搞不成,損失也不大。

五伯興沖沖的,臨出門才想起此來的目的,不覺有些好笑,扭頭對老爸說:“晉才,那個什麼人大代表,你不做就不做好了,反正當初我也就是讓你鬧個響動,叫上頭人記得你。如今連龍鐵軍都驚動了,也算不白搞。”

第37章 隔離審查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一日,《光明日報》全文刊發署名“本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期待已久的事情按照既定的歷史軌跡終於發生了。

這篇引發全國大討論的著名文章,最先是於五月十日在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發表的。《光明日報》次日轉載之後,五月十二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以及部分省級黨報全文轉載。至五月十三日,全國多數省級黨報都轉載了此文。

這篇文章闡明,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標準”;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是檢驗黨的路線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周先生、嚴玉成和老爸再次聚在一起,人手一份《N省日報》仔仔細細拜讀頭版頭條的那篇文章。事實上,他們已經至少看了三遍以上,卻仍然聚精會神,惟恐漏掉一字,捧著報紙的雙手禁不住微微顫抖著。

半年多的等待,半年多的煎熬,半年多的輾轉反側,半年多的徹夜難眠,今天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答案,又焉能不激動。

“終於盼到了。”良久,周先生抬起頭,摘下眼鏡,喃喃說道,兩行淚水不自禁地從消瘦的雙頰流淌下來。

“是啊,終於盼到了。”嚴玉成和老爸不約而同地嘆息道,儘管沒有流淚,眼眶也自紅了。

我也長長舒了口氣。

對於這個結果和這篇文章,我早已知道。但沒有確切地在黨報上看到之前,心裡總是不踏實,總有一份擔心,擔心穿越回來的這個世界,歷史軌跡會發生改變。

現在看來,倒是杞人憂天了。

周先生執筆的《論實事求是》和《再論實事求是》基本思想與《實踐》一文幾乎完全一致,卻提前了半年多發表。可以預見,《實踐》必定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論實事求是》的兩位署名作者——嚴玉成和老爸,必將再次成為向陽縣、寶州地區乃至N省的焦點人物。

只不過相比起半年年前,他們不再孤立無援,而是搖身一變成為“真理標準”發掘的先驅者。

“老師,您真了不起,來,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嚴玉成舉起茶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