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戰神粟裕 作者:插翅難飛

閩東蘇區時,葉飛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軍團槍多兵少,有一人背兩支槍的,有民夫挑著槍的。

葉飛是有人沒槍,尋淮洲和粟裕卻是有槍沒人,福州一戰後,光傷病員就有七八百人,行動異常不便。

協商下來,雙方交換,紅七軍團留下多餘的槍和傷病員,葉飛給紅七軍團補充了1000多名新兵。

當時閩東蘇區有一大塊根據地,號稱“五百里政權”,不僅糧鹽供應方便,兵員補充也很容易,如果紅七軍團能留下來,可以更好地起到配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的目的,可是軍團的中央代表又不同意。

中央代表是曾洪易,他和樂少華的經歷相仿,能力和見識也差不多,紅七軍團的領導權就由這兩個“布林什維克”給把持著。

成立先遣隊之前,曾洪易是越“左”越好,成立先遣隊之後,卻像個霜打了的茄子,要多頹廢有多頹廢,哪個地方都不敢久待,只想趕緊完成到達皖南的任務就算了事。

紅七軍團北去後,葉飛又集中了1000多人參軍,但已經追趕不上部隊了。

除了軍團的“布林什維克”,中央軍委的命令也讓尋淮洲和粟裕倍感困擾。紅七軍團離開閩東後,在閩北一連打了幾個小勝仗,最後到達閩北蘇區時,部隊已經疲憊不堪,急需進行短暫休整,然而相應請求卻遭到了中央軍委的來電駁斥:讓你們在閩北停下來休息,正是敵人的企圖!

中央紅軍的長征尚未開始,在中央主持軍事的仍是博古。博古在中央負總責時,不過24歲,缺乏軍事經驗,打仗只能聽李德的,所做決策也都十分機械笨拙。

事實上,在紅七軍團離開瑞金後,“皖南暴動”已經失敗,建立皖南蘇區自然也就成了泡影,博古、李德等人都已得到訊息。此時若隨機應變,讓紅七軍團留在閩東、閩北作戰,其牽制作用要比去皖南好得多。

退一步說,要是能夠直接去皖南倒也好了,可是博古等人又突發奇想,提出讓紅七軍團在浙西打游擊,而且還規定死了遊擊的路線和時間。

遊擊的優勢,全在“靈活”二字,什麼都規定死了,那就不是在打游擊,說白了,還是在搞運動戰。

江浙作為南京政府的核心區域,建有嚴密的保甲制度,地方上的保安團不僅槍械完備,而且經過純熟的訓練,這種運動戰又豈是好打的。紅七軍團被迫每天一戰,最讓人撓頭的還不是天天要打仗,而是戰後傷員沒法安置,只能抬著走,由此又大大地削弱了部隊戰鬥力。

關係到部隊存亡,尋淮洲和粟裕再也看不下去了。在要不要機械執行中央命令上,尋淮洲和政治委員樂少華更是面對面地發生了激烈爭吵。

自此以後,軍團高層要麼不開會,要麼一開會就吵架,天天如此,幾乎造成指揮上的癱瘓。

樂少華是專橫,不把尋淮洲放在眼裡,作為中央委員的曾洪易則是怯懦,尤其在遭到飛機襲擊後,更是嚇得臉色發青,嘴唇顫抖,他不僅在作戰上毫無主見,還一個勁地嚷嚷著要離開部隊。

就在決斷不下之際,尋淮洲、粟裕獲報,敵軍主力已從不同方向圍攏過來,再留在浙西,有可能全軍覆滅。

他們當機立斷,決定不顧中央軍委的一再指責,離開浙西,向皖贛挺進。

第6節。

細節是關鍵

1934年9月30日,紅七軍團到達皖贛邊。這才知道,皖南暴動失敗了。

好在皖贛邊也有蘇區,不僅地形有利,補給上也較充裕,按照尋淮洲和粟裕的想法,不如在皖贛邊就地開展游擊戰,先消滅尾追之敵,待時機成熟後再入浙進行襲擾。

可是他們的建議遭到了中央軍委的否決,軍委傳來新的命令,讓紅七軍團進入閩浙贛蘇區接受整編。

從皖贛蘇區到閩浙贛蘇區,又是幾道封鎖線,紅七軍團到達目的地時,整個軍團僅剩下3000多人。

閩浙贛蘇區是方誌敏建立的老蘇區,該蘇區轄有紅十軍。兩軍奉命合併為紅十軍團,軍團長為劉疇西,尋淮洲僅任師長。

這對尋淮洲而言,顯然很不公平,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後,整整4個月,前沿都是他和粟裕在進行指揮,最後別人全是原職調動,唯獨他被從軍團長職位上撤了下來。

中央軍委隨主力長征後,紅十軍團改由項英為首的中央軍區統一排程,項英下令紅十軍團以運動戰的方式向外線出擊,以建立新蘇區。

在那種形勢下,博古等人還組建紅十軍團,指望以軍團規模打大仗,本身就是一個重大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