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是用自己的哲學來研究管理問題。
◎ 中國管理哲學
無論用什麼樣的哲學來研究管理問題或體現管理境界,都需要以企業家為核心。這需要從三個層面來分析。一是企業要與中國社會的發展程序相適應,也就是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市場化,是企業發展的新的契機,也提出了挑戰。對於那些學習型和規範管理的企業而言,是契機;而對於那些依賴政府和管理不規範的企業來說,是挑戰。二是已經出現(並將繼續出現)一批具有精英意識的企業家,並將形成中國的優秀企業的基本模式。這些模式將建立在職業化的基礎上,同時也建立在洞察人情世事的基礎上,其特點之一是善於挖掘相互依存的倫理價值和文化力量。三是卓越的企業將展現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獨特魅力。卓越的企業務實而不急功近利,有明確的理念而不流於口號。
與中國的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哲學,並不僅僅體現為本土化的特色,更需要體現出前瞻性,並在中國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過程中,成為領頭羊。如無錫尚德公司的發展就是與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相適應,並且具有未來性的企業。
體現中國文化特點的卓越企業群體,更注重〃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普世的、美好的價值理念,是中國老字號的文化血脈所在。中國優秀的企業將結合直覺與理性決策,摒棄只憑感性或直覺做判斷的的經營方式(因為它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學決策的精神)。從科學決策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優秀企業需要向世界上的優秀企業學習。不過,中國的企業有其獨特性。比如說,它更注重中道(或新中道)的價值和方法。〃太極生兩儀〃;戰略決定成敗,細節也決定成敗;最終是是否具有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決定成敗。
對於代表中國管理哲學的企業來說,入道和悟道是他們的境界。俗話說,〃盜亦有道〃,企業經營更應是〃有道〃的。〃道〃是微妙而不可言說的,但可以透過例項和比喻來領悟、來啟發企業家的智慧。莊子說,道在〃矢溺〃;禪宗說,百姓日用即道。從法家的角度來說,企業的經營如果讓管理者稱心如意,則一定不能讓員工稱心如意。企業管理如果任人唯親,那麼人們自然沒有動力和激情;企業管理如果隨心所欲,則員工必將無所適從。因此,經營的方法和標準必須透明,必須約束那些容易產生衝突的文化力量和親信的力量。從儒家的角度來說,企業如果沒有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的文化,就會淪為〃獨樂樂〃,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從道家的角度來說,企業如果能發揮人們的潛能,能讓人們自覺地行動,就可以實現無為而治。
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發展的階段性可以幫助企業家們瞭解自己的企業所處的階段,從而採取針對性的管理方法,並對未來發展的階段有所準備。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特性要求企業家們採取〃與時俱進〃的態度,及時調整經營管理的策略,引導企業走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創造中國的管理模式,是比較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要創造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管理模式,企業一定要追求卓越,做到極致。假如無為而治是一種管理哲學,那麼,企業家如崇尚無為而治,就必須知道,只有員工充分發揮其潛力,以文化發揚其自覺,以制度引導充分競爭,才能得員工之心,遂老闆之願。曹操告訴士兵說,前面有梅林,飢渴計程車兵們自然奮勇向前;不過,應當記住,曹操是愛才如命的,這是三國歸一的基石。培養人才模式的成熟,是我們的管理哲學走向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