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很快發現這是一個以打漁為生的部族,根本就沒有農耕。於是,少年開始留心野地裡的野生稻米,在秋季時細心地將種子收集起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在自家院子裡先開了一小塊地,將種子播下,悉心的澆水照料。
小苗拱出地面,綠油油地招人喜歡。鄰居見了都很納悶,外面的草有的是,為什麼要在家裡種這些沒用的東西是不是腦子有病,有點傻
面對鄉親們的不解和嘲笑,少年只是憨厚地笑笑,也不說明,只是在秋季的時候,將收穫了的糧食脫粒去了殼,做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米飯,又燉了一大鍋魚,把大傢伙請來品嚐。
村裡人從來吃的都是魚蝦和番薯,哪吃過為飯這種東西一頓飯把大家吃得饞蟲都勾出來了,紛紛詢問這飯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少年便將把野生稻米拿來種植的事講給眾人聽。
誰都沒想到這野地裡習以為常的草粒子還有這用處,都歡天喜地去野地尋找種子,照少年說的積攢了起來。
第二年開春,少年便耐心地教授大家如何開墾土地,如何播種,除草、澆水。
到了秋天,成片的稻米豐收了,村裡人終於過上了有米吃的日子。第三年春天,村民開墾了更多的土地,擴大了種植範圍。到了秋天,打下的糧食不僅夠自己吃,還能與外村的人交換物品,賣錢買需要的東西。
少年所在的村子從此開始以農耕為主,打魚為輔的生活。米在這裡非常受歡迎,而且物以稀為貴,價錢自然賣得好。昔日小小的漁村很快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多外村的人聽說了此事,也紛紛前來學習農耕技術,小漁村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少年寬厚豁達,不保守,樂於帶著大家一起致富,無償地傳授大家相關知識。
不到十年的時間,整個魚鳧部族便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象少年所在的村子一樣,開始以農耕為主,打魚為輔,整個巴蜀地區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