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結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大英帝國要做的就是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一旦中德結盟,就憑印度和緬甸那點駐軍,根本就擋不住如狼似虎的中國大軍。要知道這幫混球,在法國的時候連德國陸軍都給揍趴下了。英國陸軍,好吧,英國陸軍的戰鬥力還是不錯 。
匆匆告辭之後,莊森立刻找到外交部,再次開啟中英緬甸問題的談判。這一次英國方面的效率很高,短短一個星期內,就達成了英國從緬甸撤軍,徹底出讓緬甸利益,換取中國方面一千五百架戰機,一千五百人的輪換飛行員以及二十個步兵師裝備的協議。當然,英國在緬甸的油田,還是英國控制,這個是不能做出讓步的。不然拿什麼來跟中國交易?
不管怎麼說,英國還是做出了巨大的讓步,這個讓步是建立在現在的英國不能再承受出現一個敵人的前提之下。根據商議的結果,最遲十月底,英軍全部撤出緬甸,中國軍隊將於十月三十起,正式登陸緬甸仰光,陸續接手英國在緬甸的防務。
丘吉爾在獲悉該協議之後,高度的讚揚了莊森的工作成果,認為這是為印度披上了一層保護色的精彩外交操作。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將避免未來日軍可能南下給印度帶來的危機。
就在中英就緬甸的問題達成一致的同時,日本已經做好了一切南下的準備。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颱風多發季節,避開這兩個月,日本的行動就變得急切了起來。
1940年10月5日,一支龐大的日本海軍艦隊分別從日本本土的各個海軍基地出發,該艦隊包括“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共六艘航母,目標直指南洋英荷殖民地。一期作戰目標為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由於新加坡要塞的存在,日軍在制定作戰計劃時,並沒有把新加坡作為第一期的作戰目標。
日本南下戰略因為沒有中國戰場的牽制,不存在兵力不足的情況。第一期作戰就集中了二十個日軍師團,考慮到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日本陸軍大半,還是部署在朝鮮和遠東。就防著中國突然翻臉。
日軍南下計劃開始之後的十二個小時,北京的方大總統接到了安全域性發來的一份密電。電文內容就一句話:南下已經開始。這個時候的方劍雄,才算是徹底的鬆了一口氣。只要日軍南下,將來日軍的主要兵力就會受到南洋的牽制,美國雖然退出了菲律賓,但是日本南下肯定要幹掉菲律賓,不然單單多出來上千海里的海上航線,就不是日本能承受的。
方劍雄立刻起身前往國防部,召開緊急會議應對日本南下之事。
獲悉日本南下已經出動,國防部和總參諸君的表情都是驚喜,很簡單的原因,因為一直沒有確定日本最終南下,部署在東北和東南沿海的三十個甲種師和五個機械化軍,遲遲沒有敢往對蘇戰場上調。就怕日本跟蘇聯達成夾擊中國的協議,那樣麻煩就大了。
日軍兵力多了不講,弄出個三百萬來不算很難,國防軍現在一共加起來才不過二百三十個步兵師和十五個機械化軍,其中乙種師佔了一大半。之所以乙種師多,是經過戰爭不斷的總結,發現三團制的乙種師,在調動和指揮方面,更為便捷。下一步國防軍還是要改編,不過要等遠東和中亞的戰役告一段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