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的加強,雖然沒有正式結盟。但是世界列強們都達成了一個基本的觀點,中美之間距離結盟已經不遠了。
當事人方劍雄在離開紐約港的時候,一直站在甲板上,遲遲不肯離開,似乎要最後看一眼這個國家的人民似得。海軍參謀長劉冠雄站在方劍雄身邊,很好奇的問:“扶帥為何久久不肯離開?”
方劍雄抬手一指道:“這是一個將來可能是世界第一強國的國家,中美之間的關係很可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處於一種本質上的對立狀態。”
“當今最強的不是英國麼?”劉冠雄不解的問,方劍雄搖搖頭道:“歐洲戰爭使得歐洲國家失血過多,下一次世界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美國應付經濟危機的能力明顯要強於歐洲。時間很緊啊!”
新西伯利亞,得到一個白俄軍的高爾察克,腰桿子再次硬了起來,宣佈定都新西伯利亞。實際上高爾察克是要定都伊爾庫茲克,但是中**方不答應,高爾察克只能妥協。或者說是為了復興俄羅斯忍辱負重。
交付了又一批次的黃金之後兩個月內,高爾察克等來了十萬新兵以及源源不斷的“軍事援助”。隨後很快又等來了美國人的通報,中國人將組織一支志願軍赴新西伯利亞參戰。這支軍隊的自稱:中國人民自願軍。
實際上自願軍這種模式,在一戰之後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西班牙內戰的時候,大批自願者湧入,嗯,共產國際組織了不少人去。抗戰的時候,著名的飛虎隊,最初就是以自願者的身份去的。實際上抗戰期間,還有不少蘇俄的“自願者”在包圍中國的天空。本質上看,這些自願者都是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而戰,但是卻客觀的為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或者說,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犧牲。以上,都是教科書上的說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