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擴張(六)出兵九江
九江,長江自武昌沿東南而下,在此轉了個彎,沿東北而上。武漢、九江、安慶三者之間,成一個倒三角形,九江是下面那個點。九江的戰略位置不用多說,可謂長江之咽喉所在。安慶和武昌之間卡著一個武昌,當真叫如鯁在喉。
如果沒有刺殺事件,方劍雄還打算讓冷雨去扮演一次水匪。現在捱了一槍的方劍雄,可以很從容的往同盟會的腦門上扣帽子,先抹黑搞臭,在武力解決。其實這個也不怪方劍雄,孫武自武昌離開後,確實暫居九江。李烈鈞有沒有支援孫武搞暗殺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方劍雄有了一個藉口。
打擊恐怖主義!
上海報界的喧囂還在繼續圍繞著刺陶、刺方、刺袁三個案子報道,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陶成章一案。一些陳年舊事被翻找出來,丟在報紙上賺眼球。有一種猜測,陶成章之死,大致與孫不無關係,作為兩次倒孫運動的發起者,陶成章之死很自然的被扯上很多的聯想。
可笑的是,倒孫運動的起源,竟然是一筆日本西園內閣提供給孫的捐款。這筆款子,孫沒有告知陶成章、章太炎,後經北一輝挑唆此事,遂致同盟會之分裂。
被扣了恐怖主義帽子的李烈鈞,自然不肯束手待斃。李烈鈞通電各省,稱方氏之說辭,乃欲加之罪,又稱孫武被方氏排擠。流落九江,方氏猶不肯罷手,強加罪名欲置於死地。同時還在通電中稱,任何對江西軍政府的攻擊行為,都將招致最強硬的反擊。希望武昌方面保持克制,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這都是表面上的事情,實際上此刻的九江。正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高壓之中。
李烈鈞這個時候還不是江西都督,率部在九江駐防,獲悉國防軍通電之後。第一時間就把孫武給請來了。“堯卿,你趕緊離開九江去上海,然後去日本先避一避風頭。”
“我不去。方劍雄假革命真軍閥,我要留下來揭穿他的真面目。”孫武梗著脖子,一副完全不服氣的意思。
“堯卿,你留在九江,會給方劍雄出兵的藉口,難道你不明白?”李烈鈞苦口婆心的勸說,孫武謀刺方劍雄之事,雖然沒有參與,卻是知情的。方劍雄在同盟會一干強硬派的心目中,都沒有什麼好印象。陳其美、黃興、李烈鈞。對方劍雄的看法都不好。尤其是方劍雄不承認新政府,搞什麼兩聲統一軍政之後,李烈鈞更是把方劍雄看成了一個反動軍閥。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只要政見不同,就只有非黑即白。其實李烈鈞也未必搞的清楚。到底痛恨方劍雄一點什麼?到底這個軍閥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可惜,他沒有冷靜的去想一想,隨著大流。
嘴上很硬的李烈鈞,心裡其實很擔心方劍雄可能採取的軍事進攻。正式號稱國防軍,本身就是一種很明顯的野心昭示。作為國內最強軍之標杆的北洋軍,在國防軍面前也沒討好。甚至可以說是完敗。九江不過一個江西第一師,八千來人,真的對上擁強兵數萬的方劍雄,李烈鈞心裡是一點底氣都沒有。
指望南昌方面出兵救援,那是想都不要想的。平行歷史上,李烈鈞率部援鄂,也不過三千多人。江西一個省真的就只能派這麼一點兵麼?更多的兵,留下來守地盤爾。縱觀南京臨時政府麾下各省,後期南京匯聚各路民軍二十萬,實際戰鬥力多少?說的不好聽一點,被派去南京的各省民軍,將領是被排擠走的,兵是各部不願意要的。整個南京城因為這些兵,搞的是烏煙瘴氣。臨時政府發不出軍餉,各省是一毛不拔。嘴巴叫著沒錢,實際上各省都督拼命的擴充軍隊。嘴上叫喊北伐越大聲的,往往行動上最遲緩,甚至沒行動。
孫武雖然不服氣,還是接受了李烈鈞的建議,連夜上船走人去上海。李烈鈞還算夠義氣,親自護送上了一艘英國客輪。輪船消失在夜幕中,歐陽武才冒出一句:“應該把他交給方扶國才是啊!”
李烈鈞面色如鐵,一手叉腰,一手扶槍,看著江流東去,嘆息一聲道:“我做不到。”
歐陽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閉上嘴巴,一言不發的沉著一張臉走了。
有了北洋軍這個前車之鑑,當今天下各省,誰都不願意對上方劍雄這個猛人。李烈鈞此舉,無疑有將整個江西推入對國防軍戰爭的漩渦中的嫌疑。
同樣在這個夜晚,陳其美也塞給蔣志清一張船票,讓他去日本避風頭。大抵同盟會的人在國內呆不下去,避難所的首選就是日本。
針對武昌國防軍釋出的宣告,南京臨時政府很快做出了反應,通電全國。首先勸說方劍雄保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