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
肯定是同名同姓!
趙升在心裡安慰著自己。
程瑤不過是農村長大的孩子而已,就算她學習成績在優異也不可能會考上理科狀元!
她若是能輕鬆考上理科狀元的話,讓城裡那些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情何以堪?
聽到這話,李華也鬆了口氣,“老趙,你說得對,肯定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瑤這個字本來就很普通。
有同名同姓的人也很正常。
說完,李華挽著趙升的手臂,“走,咱們回去吧!”
“嗯。”趙升點點頭,跟上李華的腳步,只是走了好幾米遠之後,他還回頭看了眼橫幅。
眼神複雜。
趙家三個兒子,目前每個月每人給趙家兩口子郵寄500元生活費,三人加起來就是1500元。
1500元在京城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算少。
畢竟,現在初中教師的工資也才1000塊出頭而已。
這1500塊,足以讓李華和趙升在京城過上小康生活。
但趙升和李華以前都是富貴出身,出行有司機,在家裡有傭人也有廚師伺候。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趙升和李華隨便買件衣服就要好幾百塊,這1500塊根本就不夠用,原本他們倆以為兒子只是在跟自己開玩笑而已。
畢竟三個兒子現在是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他們三誰都有能力讓自己過上從前那富足的生活。
可三個兒子每個月就給500塊。
多一分都不給!
這讓趙升和李華都非常絕望。
兩人誰都沒想到,三個兒子會這麼無情!
所以,目前兩人租住在京城一處很普通的居民樓。
李華一回家就開啟了電視,然後癱坐在沙發上,“今天好累啊!”
本來是不累的。
自從看到巷子口的橫幅後,就有種莫名的累意,就好像身上被壓了塊石頭一樣。
有些喘不過氣來。
趙升也坐在沙發上,不知怎地,他的眼前也一直浮現出那條橫幅上的字樣。
狀元,程瑤。
那個狀元程瑤和他們認識的程瑤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趙升摘掉眼鏡,抬手揉了揉太陽穴。
滿臉疲憊。
這夫妻倆現在心裡很不是個滋味,只祈禱著橫幅上的人肯定不是程瑤。
就在此時,電視上播放出了晚間新聞。
記者站在一個熱鬧的四合院內。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京城電視臺的記者慕容珠,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梧桐路,這裡是咱們京城今年的市理科狀元程瑤同學目前生活的地方。”
“程瑤同學是京城一中高三理科(11班)的學生,我相信現在大家肯定非常好奇平時狀元父母是怎麼跟孩子相處的,以及他們的育兒心得。”
“現在有請攝像老師將鏡頭調轉程瑤同學的父母。”
接著,記者就將手裡的話筒遞到了李淑芬跟程光輝面前。
許是初次上電視的原因,兩人都有些緊張。
記者笑著道:“兩位不要緊張,對著鏡頭簡單自我介紹下。”
“我是程瑤的母親,我叫李淑芬!”
“我是程瑤的爸爸,我叫程光輝!”
記者接著道:“現在麻煩程爸爸和程媽媽簡單給我們介紹下平時程瑤同學的學習狀況,以及二位平時是怎麼跟孩子相處的!大家都知道啊,十七八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相信很多電視機前的家長們,都非常好奇平時狀元父母的教育理念。”
身為母親,李淑芬是最有發言權的,她看著攝像頭,眼眶有些紅,“我們家阿瑤這孩子從小就非常聰明,根本不讓我和我愛人操心。其實我們兩夫妻一直都很愧對我們的女兒,我們一家三口是一年半之前從東支縣搬過來的,因為生活在鄉下,阿瑤她什麼都會,幹活,做家務,只有閒暇時間才得空看看書。”
“身為父母,我們很慚愧,我們並未給阿瑤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我們兩口子沒什麼文化,阿瑤能有今天,跟我們的教育沒有任何關係,這都要歸功於她自己的努力。在考試的前段時間裡,她每天晚上都要熬夜看書,複習功課,很多時候,我們都睡一覺醒了,書房的燈都還是亮著的。”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