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建安十年病逝!這就是真實的歷史,自然與三國演義是不符的,故而演義在孫策死後很少提前這位江東第一將太史慈,只在之後匆匆安排他戰死合肥!
這些作為歷史知識匱乏的竇輔就更加不知道了。但是,他至少知道,原本歷史上的江東大將跟隨了自己,歷史已經悄然在改變了!他相信,典韋的命運也最終將會改變。就為了這個,也是隻得高興的。
而在三日後,竇輔決定趁此機會,前往豫州潁川郡去拜見師兄荀爽,再往豫州沛國譙縣看望曹操,順便去看望小青與曹操的子女,再打聽下小青的訊息。
數日後竇輔等一行人,到達冀州魏郡郡治鄴城。望著這座後來經歷了袁紹曹操兩位雄主居住的城市,漢末冀州乃是河北的最繁華的城市,後漢三國的歷史名城,文化政治中心,著名的建安七子與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共同努力創造的建安文學,也稱之為鄴下文學!便是從這座城市開始的。此時,銅雀臺還未建成,曹操還不曾成為魏武帝,甚至連袁紹此刻依舊在雒陽。但是,絲毫沒有影響鄴城的恢宏。雖然經歷了黃巾之亂,可是,短短數年,鄴城重新稱為了整個北方當之無愧的第一城。
望著眼前這一切,竇輔心中感慨萬千,心中不禁疑惑:歷史已經在改變,鄴城還會稱為歷史上那個宏大的鄴都嗎?建安文學還會建立嗎?曹操袁紹這些亂世英雄,還能在此稱孤道寡嗎?
慢慢的,竇輔的眼神變得堅定,他告訴自己:會的!一定會的!因為這一切已經改變,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就一定會改變歷史的!
可是,歷史真的如此容易便可以改變的嗎?一個小小的竇輔真的可以撬動歷史龐大的車輪嗎?也許會吧!此刻,已經沒有人會預料歷史會因為這個人的出現,最終走向哪裡!也不知道,誰會因為他而活?誰會因為他而死?讓原本不該死的人死去,也讓原本不該活的人活著!最終是竇輔改變的歷史的走向,亦或是歷史無情的從竇輔身上碾壓過去,繼續前行。
這一切的一切,此刻的竇輔並不知曉!我們同樣不知道,不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想相信,這是一個很長很長,長的足以讓所有人無法承受的過程!那麼,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隨著我們的竇輔一起走下去吧!
而正當竇輔沉浸在自己的感慨中時,卻迎面來了兩個人,對竇輔恭敬道:“這位是否是護匈奴中郎將,關內侯竇輔,竇侯爺?”
竇輔一愣,不想自己還沒得到詔書,訊息居然傳的這麼快。而且,眼前這兩個人自己也不認識啊。於是,正色道:“在下便是竇輔,只是,不是什麼侯爺!不知二位是?”
來人神情愈發恭敬道:“侯爺客氣了!吾家主人在前面酒樓設宴,正在等待侯爺屈尊紆貴前往!至於小人,賤名實在不足掛齒!”
竇輔心中疑惑,不知對方是友是敵,凡事仍需謹慎小心。一旁太史慈典韋亦是警惕的望著四周。竇輔覺得此地不宜久留,還是趁早脫身,趕路要緊,於是說道:“貴主人是誰?輔亦是初來此地,在此亦無故舊,天下同名同姓之人甚多,想來貴主人認錯了吧!”
來人忙諂媚道:“吾家主人之名,小人如何敢說!只是,主人曾言,與侯爺乃是世交!至於說,侯爺大名,小人等常聽主人提起,如雷貫耳,怎會認錯!侯爺少年便名揚天下,千里護師到吳,孤身扶靈如涼。智退羌兵,勇破黃巾。降南蠻,平北疆,天下聞名,三歲小兒亦知侯爺大名,小人怎會不識?”
竇輔被對方說的一愣一愣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一旁典韋似乎對那人的諂媚之詞,沒有免疫。也許在典韋心中自家兄弟就是這麼了不起!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對方這樣,竇輔一時間反倒不知如何應對了。
此時,太史慈在竇輔耳畔說道:“二哥!無事獻殷情非奸即盜!提防有詐!”
竇輔見太史慈如此說,亦覺有理。正猶豫間,遠處走來一人,老遠就喊道:“敬德,識得故人否?”
竇輔定睛一看,心中瞭然,原來是他。他怎會在此?正思索間,那人已經來到跟前。
來人正是竇輔舊識,亦是曹操袁紹好友,南陽許攸許子遠!只見,許攸走到竇輔跟前,見竇輔未曾答話,遂自嘲道:“苟富貴,勿相忘!唉,不想昔日友人,今已貴為侯爺!師從名滿天下的大儒,品行卻不如一匹夫!唉!”說完,一聲長嘆,搖搖頭,作勢轉身離去。
此言一處,典韋勃然大怒,便要上前揍許攸,幸好被一旁太史慈拉住。雖然太史慈對許攸之言亦不滿氣憤,但是卻知道此時不宜動手。一切靜待竇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