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醫藥供應品去解放區的工作實際上已無法繼續進行(除非透過地下秘密渠道),所以宋慶齡和中國福利基金會把主要注意力轉向上海本市——為擠住在貧民窟裡的窮人工作。有些專案是為那裡的婦孺提供醫療保健,另外一些專案則為年紀大一些的、常被迫在街頭流浪的兒童提供識字教育和有意義的文娛活動,把新的思想、新的希望輸入他們的小小心靈。還向進步的作家和藝術家提供援助,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還受到政治迫害。除了向他們提供食品、衣服和藥品外,在可能條件下還為他們安排工作,包括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兒童劇團——中國第一個兒童劇團——寫作和演出兒童劇。
為婦女和兒童舉辦的專案,宋慶齡都積極參與並經常到現場去訪問。這些專案都辦得節約、有效。它們大部分都是在用金屬板搭蓋成的活動房屋裡進行的,這些活動房屋原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軍設計製作的,後來作為剩餘物資處理或贈給“聯總”等救濟團體。
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很少,但都有著為人民眼務的思想,其中有一些共產黨人——當然這個身份是不能公開的,否則便會送命。許多人是志願前來幫助工作的。多年後,宋慶齡總結這段時間在上海的工作:
“中國福利基金會也在上海為勞動人民及其子女開展了一些別的文化福利活動。它向國民黨的剝削、腐敗造成的飢餓、疾病和愚昧進行鬥爭。辦起了婦幼保健室,為那些無力上學的兒童舉辦識字班,培訓小學生當他們的‘小先生’。還辦了個兒童劇團,在那裡孩子們既是演員又當學員。設定了一個專門基金,來幫助被國民黨反動派迫害的進步的貧病作家、藝術家,使他們能從事創作而免除捱餓,從而也就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壓迫和文化專制。
“這些活動絕非‘慈善事業’,它們表現出解放區倡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