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4 / 4)

何一個機會,以表明她在建設一個爭取更多外援、反對國內壓迫的統一戰線的工作中的立場。她的一個辦法是,只要有可能,就同她在30年代救亡運動中的老同事在一起公開露面。這些人1941年在重慶聯合組成“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它的核心後來成為“中國民主同盟”)。

同她和她的老同事們常在一起的有革命學者、詩人郭沫若。在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時,他曾負責北伐軍的宣傳工作,後流亡日本多年,不作政治活動,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才回國。

國民黨某些著名人物採取抗日和反對內戰的立場(如馮玉祥將軍)或者即使暫時向這個方向轉變(如孫科),她都注意到使公眾有機會看見她同他們在一起。

她參加對已故愛國進步人士的紀念活動,從不缺席。救國會“七君子”之一鄒韜奮在香港淪陷後輾轉去蘇北新四軍工作,1944年7月24臥因病去世,以參加中國共產黨作為遺願。10月1日,由宋慶齡領銜發起的追悼大會在重慶舉行。在反動氣焰趨於囂張的時期,她特別注意參與這一型別的活動。她的在場會提高這些活動的聲望、擴大影響,還會提供某種安全保障。

兩週之後,即10月19日,她又同救國會老人沈鈞儒、作家茅盾等人出席魯迅逝世紀念大會。如同8年前在上海為魯迅舉行送殯儀式時一樣,有人企圖搗亂,因宋慶齡在場而未敢輕舉妄動。她自己這樣寫道:

“上星期我們為魯迅開了一個紀念會。那些SS①在我離開之後(因為我有另一個約會)衝進會場,桌椅橫飛,出現一場暴亂。”②

①SS可能是Secret Service“特工處”的縮寫,也可能借用納粹黨衛隊的縮寫作為比喻。——譯者

②宋慶齡自重慶致緬甸前線理查德·楊少校,1944年5月29日。

在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中,宋慶齡堅持在重慶——儘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