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隙而入。①
①參據劉家泉著《宋慶齡傳》,第336—337頁,及尚明軒等編著:《宋慶齡年譜》,第104—107頁。
她在致中國同胞的宣言中所強調的要點,在對外的宣告和廣播中也同樣強調。她還指出,中國人民從心底感謝國際。的群眾支援,如英、美部分碼頭工人拒絕裝載輸日貨物、婦女拒用日本絲襪等等。但英、美政府卻採取了另外一種態度,英國對日本實行綏靖政策,華盛頓則以中立為藉口准許向日本出口石油、廢鐵及其他戰略物資——沒有這些資源,日本是不可能長期對華作戰的。這些政策不但對中國是不公正的,而且這些國家最終將會發現,它們是在把日本武裝起來對付它們自己。但是她發出的警告當時卻未能引起國際上的注意。美共黨員馬克斯·格蘭尼奇和他的妻子格雷斯(莫爾)編輯。格蘭尼奇的哥哥是美國著名左翼作家,筆名“邁克爾·戈爾德”。吳大琨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任教授,新中國成立後回國。在本書寫作時,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第十五章 抗戰歲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第十五章 抗戰歲月(上):香港,1937。12—1941年
(一)從上海到香港
日本攻佔上海後,宋慶齡轉移到一個新的地點——香港去繼續她的工作。在轉移出去之前,她又得過一關,因為她的寓所雖在法租界(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歸外國人管轄,在法理上是中立地帶),但現在除在附近經常出沒的密探外,又多了一些前來監視的日本特務。為了麻痺這些傢伙,在動身的那一天——1937年12月23日——她在家中安排了一種使人不可能產生任何疑竇的安詳景象。兩位外國女友到家裡來喝茶,一會兒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也來了。她和貼身女傭李姐從後門登上艾黎僱來的出租汽車,然後開往公共租界的外灘碼頭,登上一艘掛外國旗的沿海客輪。她用頭巾捂住半個臉龐(那天天氣很冷),一隻手挽住艾黎的結實的臂膀,顯得十分輕鬆自如地一同走上跳板,沒有人來得及阻止和盤問。①
①《艾黎自傳》第80—8貢頁記載了這一場景。在他為紀念宋慶齡逝世而寫的《一朵永不凋謝的花——回憶宋慶齡二、三事》一文中也提到,此文收入《宋慶齡紀念集》,第251—253頁。
她選擇香港作為目的地是根據中共駐上海代表潘漢年轉達的中共中央的意見。在同一條船上的還有中共聯絡員李雲,一位年輕婦女。她們是分開買票的,上船以後直到確認安全有了保障才開始接觸。她們抵達香港正好是聖誕節。有四年時間,這裡將是宋慶齡開展持久的、多方面的活動的基地。
為什麼選擇香港而不是武漢(中國政府從南京撤退到這裡,以後又西撤到重慶)?這是因為香港密邇華南戰區,便於訪問和來往,但又可不受國民黨的干涉或檢查。從這個還在英國人手裡的開放港口,不論在政治上或在交通上,她還能更方便地接觸到海外支援中國民族解放和進步的人士——他們中間有外國人,也有分佈世界各地的千萬華僑,而在外國人和華僑中宋慶齡都有很高聲望。他們可以透過香港把他們捐贈的款項和實物,經由他們所信賴的宋慶齡的手分配出去。
因此,除了短期去內地旅行外,她一直住在香港,直到1941年底日本人佔領為止。在到達香港的最初幾個月裡,她就建立了“保衛中國同盟”(以下簡稱“保盟”)。保盟的主要任務是向中國戰地提供救濟和援助,特別是中共在敵後不斷開闢的游擊區——對游擊戰,中國共產黨人是久所擅長的——這些游擊區是第一批從日本佔領軍手中收復的成片中國領土。但是,中共領導的部隊儘管屬於統一戰線並已合法化,卻得不到中國政府的軍需給養,甚至連醫藥供應也沒有。
這些區域還受到了新聞封鎖,所以保盟除救濟工作外,還為它們進行宣傳。
保盟在組成上具有廣泛性和國際性(成員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人為宋慶齡進行十分重要的更為廣泛的活動提供了基礎。下面將首先介紹這些活動,然後再敘述保衛中國同盟,因為它有本身的獨特歷史。
在國內事務方面,她的工作是保持、加強和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及其核心——國共兩黨的重新合作,這在抗戰期間曾經幾起幾落。在國際上,她幫助建立和加強反法西斯陣線。
為了在戰火紛飛的中國實現內部團結並擴大進步影響,她始終不懈地努力。在到香港的最初一兩年中,她工作的中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