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事問題:第一,如何保持廣州這一基地;第二,最為重要,即如何實現孫中山建設一支軍隊(在蘇聯幫助下)的新的決策,這支軍隊是屬於革命的,不像過去曾附從過孫中山的那些軍隊那樣,不是以革命的“保護人”自居,就是要別人討好與賄賂。

幾天後,宋慶齡就同孫中山一道去城內各醫院慰問傷兵,這些傷兵是在附近各縣正進行的各派部隊間的衝突中受傷的。他們還一道到英德前線視察,以鼓舞士氣,確保廣州的北邊門戶。

到了夏天,7月間,孫中山與宋慶齡又一道去視察廣州飛機場。孫中山新建立的一支很小的飛行部隊的負責人、航空局局長兼飛機制造廠廠長楊仙逸剛製成了一架飛機——據說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它的機身是三夾板的、機艙有兩個座位,沒有艙蓋。那一天,這架飛機要進行試飛。試飛後,慶齡坐在機艙內攝影留念,孫建議將這架飛機命名為“洛士文”號(這是慶齡的英文名字)。這張照片對許多中國青年女性發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使她們深信婦女可以同樣地攀登到任何高度。這也為孫中山“航空救國”的口號增添了一段佳話。①

①《儒教與現代中國》(1937年4月紐約《亞細亞》雜誌),載《為新中國奮鬥》,第87頁。

8月14日,在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孫氏夫婦蒙難一週年的日子,他們重登“永豐”艦。一年前他們相繼脫險後就是在這條軍艦上重逢的。他們在艦上攝影留念。這張照片在許多書刊上都可見到:在前甲板上,他們同站得筆挺、穿著白色海軍服的軍官和水手們在一起,他們穿著樸素的常服,毫無架子,不認識的人一定看不出他們是這次活動的中心人物。

10月,他們視察廣州飛機制造廠後乘炮艇去珠江口的虎門要塞。在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中國軍民曾在這裡對英國入侵者進行了英勇抵抗,不幸失敗。鴉片戰爭後,中國就開始淪入半殖民地的深淵。他們在虎門看了炮兵的演練。很顯然,孫中山正從保衛革命的新的角度注意國防事業的發展,因為只有革命成功才能使國家擺脫屈辱的處境。

在這方面,關於蘇聯提供援助的探索性會談已在進行。8月中旬,一個由蔣介石為首、成員中包括共產黨人張太雷的“孫逸仙博士的代表團”被派往莫斯科。

慶齡的經常出席軍事檢閱顯示,她對於建立一支革命軍隊的重要性的認識同孫中山是完全一致的。除了對國家全域性的考慮之外,她還有許多從個人的親身經歷所引出的教訓,包括她和她的家庭在袁世凱統治下所受的困苦以及她和孫中山在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九死一生的脫險。

(三)促進同中共和蘇聯的合作

1923年10月充滿了許多顯示孫中山和宋慶齡新動向的事件。

在政黨政治方面,孫中山向北京的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發去一個密訊,請他來參加一個改組國民黨的委員會。經孫同意,共產黨的總部和機關報《嚮導》週刊從上海遷到廣州。

在國事方面,孫接受了公眾的一項請求,把他的廣州軍政府改組為在全國享有統治權的政府。這是對北京演出曹錕賄選鬧劇的反應。直係軍閥曹錕用5000銀圓一票的價格收買殘存的國會議員,使他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這些議員後來被稱為“豬仔議員”。)在此之前,孫中山曾呼籲議員們拒受賄賂、勿怕恫嚇,但無濟於事。後來,他又向外國呼籲,要它們不承認這個用金錢買來的政權,等待一個純正的政府出現,但同樣不起作用。只是到了這個時候,孫中山才擱下用了很久的“護法”(1912年《臨時約法》)口號,也不再理會根據這部約法所產生的國會。“約法”和國會在被廢棄和蒙羞的情況下都結束了,需要有一些新的事物。

在同蘇聯的關係方面,應孫中山的邀請,列寧派鮑羅廷任國民黨的顧問。鮑10月間到達廣州,立即幫助國民黨重新改組,使之成為民族和社會革命者的團體,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這些因素被孫中山認為是蘇共力量之所在,也是它取得勝利的奧秘。鮑羅廷當時39歲,是很有魅力的人物。“他身材魁梧,臉盤寬大,審慎而又善交際……好開玩笑……他招人喜歡,而且給人以深刻印象”,他的一位蘇聯同時代人這樣描寫他。①他活潑好動而又多才多藝,喜歡騎馬,棋下得很好,讀書很多而且懂多種語文,一個美國記者曾見他在讀當時新出版的劉易斯的小說《埃爾默·甘特利》②,作為消遣。

①參見《宋慶齡年譜》,第42頁。過去都認為宋慶齡曾乘機飛行,據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馬慶忠發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