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積累、發展、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種穩定性或保守性。同時作為上層建築的一個方面,它又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一定的經濟基礎的。老舍在《正紅旗下》中寫習俗,很少孤立地去交代某種習俗的本身,而總是將它放在特定的情節發展中加以描繪,並且使它與特定的情節一起,向讀者展示一定社會生活的風貌,反映社會的經濟、階級狀況,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小說中關於給“我”進行洗三典禮的描繪,即為一例。所謂“洗三”,就是在嬰兒出生的第三天,要給它洗澡。這是旗人的一種風俗,以示對嬰兒的祝福。“我”是老兒子,又是獨生子,且在年關時節降生,洗三儀式,本應辦得十分隆重。但是“我”的父親,每月只有三兩餉銀,家境貧窮,實在缺乏大擺宴席的財力。於是,這個洗三,就要既辦得經濟,又要合乎旗人的習慣。賀喜的七姥姥八姨們到齊之後,自然是先吃酒,後開飯。酒是對好了水的,千杯不醉,菜只有兩樣:醃疙疸纓炒蠶豆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