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上了,杜縣令要是不明白這縣令就白當了。
“秦王仁厚。下官知道殿下苦心,今晚回去就寫表章!”
“就在這裡寫,一會秦王莊用印。以後長安縣加半成,不要踢鬥。衙役也不容易,農戶也都不容易,相互理解一下對方,以後也好相處!”
李元興幾句話把衙役說的眼淚嘩嘩,只是不斷的磕頭,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李元興給里正打了一個眼色,里正扯開嗓子高喊一聲:“各村,上糧稅,分糧了!”
秦王農莊,只有最初的三十幾個村子負責種了玉米,後面再進來的工匠的家人,一是進莊太晚,他們進莊的時候,玉米已經開始結棒子了。二是,里正李老頭還怕這裡混進了壞人,把家家戶戶審了個遍,所以也沒給他們什麼好地。
開荒、種些菜、幹些雜活。
真正需要上交糧稅的,只有三十二個村子,一村不上稅,這是秦王莊自留種田與菜地,所以合法合理的不上稅。而二村,則是功勳世家,新搬到這裡至少要免三年稅。其餘的三十二個村子,也全是按村計算,各有不同的減免。
“三村二道門老白家的!”里正搖了搖鈴鐺,賬房老頭唸了一句,三村的村長高喊一聲,呼啦一下就衝過來的七八個壯漢,年長的不過四十歲上下,年齡小的十五六歲,都是一身結實的肌肉。
不過,最顯現的卻是一個獨臂的,傷口還有血的少年。
李元興側頭問白二娃:“那是你弟弟三娃,本王不是說叫去傷兵營報道,殘了有本王嗎?怎麼就回家了!”
“沒敢不聽話,這是回家看看爹孃。”白二娃趕緊解釋著。
那邊三村長大笑著:“好傢伙,就你們家今年痛快了。米二百斤,面三百斤,豆一千六百斤,錢十三貫,帛四匹。”唸完之後,三村長放聲喊了一噪子:“家裡沒出娶的都看好了,白家這裡還有四個沒娶呢!”
譁!敞院裡全是笑聲。
那些對於長安城的富人,對於士族來說,真正是微不足道的。可這二千斤糧,十三貫錢,對於普通農戶來說,當真是窮人裡突然出了一個富戶的感覺。誰家曾經有過超過三貫的存錢,誰家倉裡有千斤糧呀。
白家有兒女末娶,就這家境放出風聲去,保證媒婆踩擠破門!
按手印,扛糧包,白三娃遠遠的向李元興行了一禮,李元興擺了擺,白三娃樂呵呵的用一條手臂夾著那四匹帛跟著家人跑了。
緊接著,又是下一家。
一萬多戶呀,這要分到什麼時候。
可看農戶們臉上的表情,似乎都非常喜歡這種一家家分的場景,那怕是分上幾天幾夜也是樂事,就是看著這事,就樂。
難得有一樂,唐朝這會也沒什麼娛樂活動。
分糧這幾天時間,如果讓所有人都能夠真正開心幾天,也是件極好的事情。
秦王莊的農戶們都樂著,這份歡樂李元興很高興。記得剛剛到大唐的時候,第一次見到這些農戶的時候,李元興是心痛的。他們臉上的笑容是那麼的勉強,而此時,卻是發自內心的笑容。
明年會更好!
李元興悄悄的離開了,不願意因為自己離開而影響到這份歡樂。
回到莊子的時候,去長安城送信的快馬也回來了,只有四十里路,秦王的一流騎士一個時辰能打一個半來回,這會李元興在農莊都耽誤了兩個時辰了,送信的人自然是連回信都帶回來了。
秦瓊的信中只有一句話,老狼與李常可信。
李靖的信說的就多了,足足寫了一百多個字。在大唐一個百字以上的書信,需要五張紙,要知道大唐的人節約呀。很會省紙與省墨水的,所以一百多個字表達的意思,絕對超過現代一千多字。
李元興很慚愧,因為有一半以上的語句他還是看不懂。
引經據典,李元興根本就不知道引的是什麼。
可李元興會猜,根據信的語氣,再加上大概的意思,李元興猜測李靖的意思就是。李元興這是一種改變,既然忠於秦王府,將身家性命都交給了秦王府,那麼相應的身份,地位都應該擁有。
然後,李元興感覺到還有一層意思。
那就是,你五郎先來,扛過御史那些鐵嘴之後,我李靖也試試給家臣提升身份。
“二娃呀,去叫咱秦王府的那些會寫的準備請柬,秦王莊後天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本王招收家臣,這個讓他們來觀禮。具體要請誰,讓那些會動腦子的人去想吧。然後請柬怎麼寫,也不要來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