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的棉杆。”
李元興那幾張樣紙,全是秦王莊紙坊製作出來的。
顏色自然是沒有後世那樣純白,多少都有一些發黃,但比起大唐的紙來說,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李元興相信只要將工藝傳授出去,不出幾年時間,大唐的紙一定會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甚至自己要用的印表機紙張也有可能製造出來。
“殿下果真高明,老朽在殿下身上學到不少。就如此物,殿下的作法將此物利用到了極致。想來其他許多物件也是如此,此法讓老朽受益匪淺!”說罷,崔氏族長竟然起身施了一禮,李元興趕緊還禮,再次請崔氏族長坐下。
坐下之後,崔氏族長說道:“雖然此事,真正得利在幾年之後。但也不是隴西李氏可以吃下的。我清河崔氏厚顏,要拿這個份額,願意將書齋與報紙生意分出七成,再引入鄭氏共同辦這個棉花之事,最終再分出七成棉花給另外四世家,紡織之事,自然不敢一家獨佔!”
好快呀!
僅僅只是說完,崔氏老族長就拿出了七世家分利的方案了。
薑還是老的辣!
李元興也要說一個服字,自己設計七世家的利益分配可以想了好多天了,就差再作一個資料模型出來。
而崔氏老族長几句話之間就拿出一個初始的方案。
當然,有一些細節肯定還會再有變化,但大方向在李元興聽來確實是有可取之處的。
既然老薑,而且還是很辣的老薑,李元興也不打算再消耗自己的腦力了。
“東北的利益怎麼分?”李元興直接開口問道。
崔氏族長根本就沒有半點遲疑,立即說道:“殿下必須將牛拿出一半來,否則這個就分不下去了。就算是那裡有大片的良田,撒下種子就有收成。可沒有牛,那裡的利益就會減少大半,所以殿下必須把牛分出來一半!”
“牛可以,本王出七成都沒問題!”
“既然殿下如此大度,那這個分配也就容易的多了。太原王氏讓出山西的煤業七成出來,其中三成最朝廷,一成歸皇室。長安周邊三百里範圍內,煤的產業七世家絕對不插手,全由殿下分配!”
崔氏族長信心十足。
事實上,他來之前就作出來詳細的計算了,七世家分多少,給秦王府多少,已經有了方案,而且他也猜測過會在意多少。
“可行!”李元興沒二話就答應了這個方案。
“奴隸之事,殿下說個數,優先滿足殿下!”這一次,七世家是作出了極大的讓步,要知道以後佃農不好找,除非能讓秦王農莊這樣,有著巨大的高產支撐著,否則遠不如使用奴隸更實在。
所以,七世家也是需要奴隸的。
提到奴隸,李元興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本王要先挑,每年至少要挑一千戰兵,本王有重用,工匠五百,按比例提高。”
“依殿下所言!”
都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小商人,這裡分配的其實已經可以說是國家利益了。
討價還價的事情幾乎不會出現,就算有商量,也是利益的交換。
李元興又接著提出:“本王還有兩個要求,第一個是修路,對你們也有利。第二個是糧食,必須有足夠的存糧放在平州。平州的將軍是柴紹,文官你們推薦吧。”
崔氏族長點了點頭,這一個就是平衡。
“還有兩個生意,也一次說完。先說羊毛,七世家只能佔五百萬只羊毛。以後無限制採購了說重新討論不晚。眼下,就是五百萬只,不能再多了。羊奶的生意,七世家的本家不要粘手,也告訴下面的,長安城的生意本王要了。”李元興並沒有講理由。
作為大唐秦王,他沒有講理解的必要。
崔氏族長也不會問,他非常清楚李元興需要銀錢,而且數量遠遠大於任何一個世家的總需求量。
李元興有那麼多傷兵要養活,而且要再建四衛,戶部還一個銅板也不出。
這個數字是天文數字呀。
“生意說完了,再說兩件公事!”李元興感覺與崔氏族長談事很輕鬆。對方很懂得平衡利益,無論是七世家之間的,還是與皇族的,以及與秦王府的利益。
這次換成崔氏族長為李元興倒茶了,倒上茶崔氏族長說道:“殿下盡說!”
“第一個,我會讓戶部有一大筆的進賬,戶部不能動,必須全部留給本王。本王說過,要整治長安八水,新修長安八惠,而且還要再修一條環長安運河,這需要的錢數是一個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