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樑;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痴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為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溼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爾時,大迦葉嘆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複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反覆,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眾妓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

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遊於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

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為大利

四禪為床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

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旛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

諸有眾生類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

覺知眾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

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眾人有常想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眾生俱來請菩薩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

世間眾道法悉於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時作地水或復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現作諸藥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眾毒

劫中有饑饉現身作飲食先救彼飢渴卻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為之起慈悲化彼諸眾生令住無諍地

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菩薩現威勢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輒往到於彼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現生於彼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