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互相打完了你再出來做武松嘛。我覺得這應該是吳三桂當時最好的選擇。至於說他到哪裡去,給養怎麼解決,我覺得都不是關鍵問題,因為這些都是戰術的,而不是戰略的。
但吳三桂為什麼沒有這麼選擇呢?也就是說他為什麼沒有先撤身出來觀看一下局勢再說呢?那是因為他已經——深陷局中了。
一個賭徒入局之後,就再也不會有旁觀者的心態與思維方式。吳三桂在這場蝸牛行軍過程中的選擇倒確實是“聯闖抗滿”或者“聯滿抗闖”的單選題,因為賭局裡的做局是要有同伴的,這是基於風險的分擔原則,而吳三桂始終不敢獨成氣候,說實話也是怕風險太大。所以他要找人入夥,他考慮的並不是像有的史學家說的那樣,是找人聯合的“利”,而是找誰不找誰的“弊”。
用股市的例子最能說明問題,也就分析家總要提醒股民的一句話:“不賠就是賺。”所以雖然進入股市的人是為了賺錢來的,但真正成功的股市弄潮兒都是首先考慮怎麼“不賠”的。吳三桂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毫無疑問是明清政壇裡成熟的“股民”,所以他首先考慮的並不是賺到什麼,而是怎麼“不賠本兒”。聯闖恐怕最能不賠本,畢竟同為漢人嘛,但聯滿則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擔憂,也就是早晚會被人猜忌與瓦解兵權。事實證明,後來也確實是這樣,所以最後吳三桂在當了清朝的“小桂子”後還是反了。所以在去北京的路上,吳三桂定下了聯闖抗滿的基調,雖然有個人名節、家族人質上的考慮,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應該在於其儲存實力的風險意識。
但即使這樣,吳三桂也不能完全確定。所以他還在邊走邊看。當探子來報,闖王攻下北京後,縱兵劫掠,京城大亂,他們吳家也被劫的時候,他還是很鎮定的說“沒事,等我到北京,他們就會把搶走的東西還回來的”。吳三桂會看重那些被搶走的東西嗎?
當探子又來報,說闖王手下劉宗敏綁走了吳三桂他爹吳襄,還拷打了老爺子,要勒索錢財的時候,吳三桂說“沒事,等我到了北京,他們就會放人的”。吳三桂連他親爹被人抓起來拷打也不擔心嗎?
當又有人來報,說劉宗敏貪戀如夫人的美色,已經把陳圓圓給搶走了的時候,吳三桂終於拍案而起,說“男子漢大丈夫,老婆都不能保護,這怎麼行呢?”於是就下定了聯滿抗闖的決心。《清史稿·吳三桂傳》裡記載這個轉變時只說了一個字——“怒”,然後就是“還擊破自成所遣守關將”,就是說他退起來退得非常快,而且是經過一場戰鬥打敗了李自成的守關將退走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16 山河滿目空破碎,衝冠一怒誤紅顏(3)
這三層變化說明了什麼呢?
首先一個,傳統上認為他是為了保家人的性命才歸“順”的,我覺得這種常理只適用於一般人,但並不適用於吳三桂,因為他爹被抓起來而且被拷打,就已經說明家人的性命有危險了,這不需要等陳圓圓被抓走才能被證明,可他依然很有信心,而且依然慢吞吞地進軍。但當陳圓圓被抓走後,他的信心一下就沒了,就怒了,就反了,而這一怒、這一反也就把全家人的性命都拋棄了,後來果然吳家三十餘口都被殺,吳三桂應該會料到這個結果,那麼他若以保全家人性命為出發點,怎麼可能因陳圓圓的訊息而輕易地改變這個出發點呢?
有人說,這正表現了他對陳圓圓的情義嘛!那這樣的話,也就是說他愛陳圓圓甚於愛他全家人了?如果是這樣,他更應以陳圓圓的性命為重,火速趕往京城搭救,反了的話,不是也要置陳圓圓於死地嗎?而且《清史稿》裡說他這時的表現是“怒”,而不是“急”,要是出於關心,那就應該是“急”;因為出於羞辱,那才會是“怒”。也就是說陳圓圓的被搶實際上是啟用了一箇中國男人傳統的財產心理。
在女人的眼裡,男人大多不是好東西;但在男人的眼裡,女人往往被稱為“尤物”,也就是特別好的東西。女人罵男人不是東西,就是因為男人往往把女人視為東西,雖然是好東西,那本質上也只是私人財產而已。所以中國男人往往可以忍受各種屈辱,但很難忍受自己的女人被搶,因為那象徵著你根本沒有保護個人財產的最基本的能力。而這才是最大的屈辱,所以吳三桂怒了,這隻能說明,他是傳統觀念下的標準的中國男人而已。
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他進與退的速度變化。
他前往北京走得非常慢,但返回山海關的速度卻非常快。這說明,他進的時候是一直處在猶豫與猶疑之中的。甚至我覺得有一種可能,陳圓圓被搶而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