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2 / 4)

小說:命師何常在 作者:津夏

氣色的顏色之中推斷出對方運勢的起落,進一步從面相上觀察出引發氣色變化的原因。

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曾國藩的著作《氣色鑑o氣色的型別》中說,少年時期氣色為淡,所謂的淡,就是氣稚色薄;青年時期氣色為明,所謂的明,就是氣勃色明;壯年時期氣色為豔,所謂的豔,就是氣豐色豔;老年時期氣色為素,所謂的素,就是氣實色樸。

一個人的一生根據年紀的不同,氣色不同,同樣,一個人在一個時期,根據運氣和身體健康程度的不同,氣色也會不同。人的氣色在時刻的變化不中,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從一個人臉色時刻變化的氣色之中推斷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是為望氣之法。

施得不會望氣之法,卻也有可以從氣色之中大概推斷出對方運勢的眼力。不過話又說回來,望氣之法也是相面術的一種,只不過望氣之法是從氣色之上判斷一個人,而相面術卻是從面相之上用功夫。

其實二者的道理是相通的,一個面相不錯的人,也會氣色不錯,有威猛氣概,而一個面相極差的人,多半也氣色不好,沒有過人的氣勢。

相傳當年曹操在準備接見西域的一名使者時,擔心自己相貌不夠威武,讓使者見了有失國威,就有意讓一名臣子假扮自己,而他本人卻站在假曹操旁邊。

等使者謁見完畢退出來後,有人問他對曹操的印象如何,使者說,曹操雖然面相威武,但氣概不足,相比之下,他旁邊的那個人更有英雄之氣。

在歷史軼聞中,在望氣觀人之術之上有較高造詣的是元朝的李國用。

南宋末年,李國用來到杭州。當時南宋正和蒙古交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正處在膠著狀態。忽必烈雄心勃勃,一心打算蕩平杭州,統一中國。

形勢所迫,南宋的王子王孫們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恐不安。李國用一到杭州,遠遠便望見整個杭州城都籠罩在一片黑氣之中,他就知道杭州不久將有血光之災,早晚要城破換主。

當時那些鉅商大賈、達官貴人都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怎樣,聽說李國用來到,便盛情邀請李國用為他們望氣斷命。

有一天,南宋謝皇后的孫子謝退樂預備了早餐,請李國用一同進食。李國用來到之後,大搖大擺地坐在中間最顯赫的位置,平時趾高氣揚的顯貴們,只好屈尊在下位就座。

席間,達官貴人們紛紛請求李國用望氣之術為他們預言吉凶,但李國用卻看著他們,面無表情,不發一言。此時,剛好有一下級官吏從外面走來,大家都認出是趙孟稹。此人面上生滿風瘡,一副倒黴晦氣的樣子。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李國用一見趙孟稹,立刻從座上站起來,恭敬地起身迎。他無比熱切並且十分激動地說道:“我從北方過長江之後,相人千萬,只有這人的福分最大。等他面上的風瘡好了之後,便會有帝王召見。請你們記住,他將來必定官至一品,名聞四海。”

後來趙孟稹果真成了元朝忽必烈皇帝手下極其有名的大臣,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名聲顯赫。而且他的書法也非常有名,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習書法的人在臨摹他的作品。

趙孟稹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大至一個城市、一個村莊,中至一座森林,小至一個人,都能發出各種顏色的氣,有黃燦燦的金黃,有紅紅的大紅,也有七彩交加的繽紛,非常好看。當然,也有漆黑的黑色或是灰濛濛的灰色。這種氣一般的人是看不到的,只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觀氣士才能看到,並且可以從其中分辨出吉凶禍福。

施得儘管已經相師高門的高手,但他並沒有學過望氣之法,不過萬事萬物一通百通,從相面術中的經驗中觸類旁通,他也多少了解一些望氣之法的道理。和相面術相比,望氣之法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地初步判斷一個人的吉凶禍福見施得臉色大變,盛夏不以為意地咯咯一笑:“怎麼了,施大師,是不是我印堂發暗,雙眼無神,近期會有血光之災?”

聽盛夏是調侃的語氣,全有忙及時提醒盛夏:“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事情,要有敬畏之心,而不是以自己有限的見解來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哧……”盛夏譏笑一聲,“哎呦,全有,你什麼時候也這麼哲理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從一個混混變成一名上流社會的精英,身份的轉變巨大,思想的轉變,也是巨大呀。我現在越來越佩服你了,你不但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