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3 / 4)

小說:命師何常在 作者:津夏

“杜爺,您上次說,施得命中有一難,而且恐怕很難過關,可是為什麼施得從那麼高的懸崖上摔了下去,卻毫髮無傷?”方木對施得的好奇之心越來越深,儘管她還沒有見過施得一面,但施得已經如同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在她心中生根發芽了。

“施得大難不死的事情,我在京城也一直很不解,後來來到了單城,瞭解到了他的所作所為之後,才恍然大悟,他的不死,還是得感謝何子天。如果他遇到的人是畢問天,那麼他就死定了。”杜清泫輕輕一摸頭上還算茂密的頭髮,心思又沉靜了下來,“施得是個很聰明的年輕人,當然,光有聰明還不夠,聰明的人多了,早死的也多了,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在生死麵前,不分高貴和貧賤,也不分老少。一個人,如果不但聰明而且還能拿掉不該有的貪心,才是人間真正的大智慧之人。小聰明成不了大智慧,大智慧,才是一個人行走人間安身立命之本。”

別看杜清泫行事風格謙遜低調,其實他自視過高,從來不將別人放在眼裡。不過放眼國內的運師之中,他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何子天,另一個則是畢問天。

何子天不走隱形掌門人之路,甘心隱居在市井之間,以放下的心態得人生的自在,一般人做不到。滾滾紅塵,名利、權勢,誘惑人心的東西太多,有幾人可以看破?不管何子天是真的看破還是故作清高,他幾十年的清貧生活,就連杜清泫也自嘆不如,也自認做不到。

對畢問天的佩服,是因為畢問天的圓滑、世故與運師之路結合得天衣無縫。雖然畢問天論實力和境界都遠不如他,但畢問天遊刃有餘地周旋在政商兩界之間,這些年來,也積攢了不少人脈和關係。最主要的是,論固守清貧和寂寞,畢問天不如何子天。論紅塵練心廣積實力,畢問天又不如他。但若論處事圓滑行事肆無忌憚,他和何子天都又不如畢問天。

讓杜清泫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身為運師,一向順天道而行,就連他,通常情況下不會也不敢逆天而行,事事小心,唯恐違背天地法則而被法則懲罰。畢問天卻不,他行事乖張,隨心所欲,甚至還經常逆天而行,雖然只是導致了劫數提前,卻還能混得風生水起,比何子天強了太多,不由杜清泫不連連稱奇。

身為運師,因為深知天地法則的嚴酷和無情,所以通常行事一向謹小慎微,不敢有絲毫出格之舉。

人間的人情和法律,有可以求情可以從輕發落的可能,法則沒有,法則就如浩浩茫茫的天空,視天下蒼生為芻狗。生靈塗炭時,法則沉默而無言,只是冷漠旁觀。歌舞昇平時,法則還是不發一言,冷眼看世間。

正是因此,杜清泫才對畢問天隨心所欲的行事風格十分佩服,一心想弄明白畢問天是如何從容地規避了法則的反彈之力,從而行走世間沒有障礙。

第二卷命由心造第六十一章該死者必死

法則除了嚴酷和無情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完美無缺,沒有絲毫漏洞,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世間法律的空子可以鑽,法則不可以。顯然,畢問天不是在鑽法則的空子,而在借法則的力量為所欲為。

如果真能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藉助法則的力量為我所用,可以出手滅掉對手而不被法則懲罰,可以隨意提升自己運勢而不用擔心天地平衡之理的反制,那麼就真正地到達了隨心所欲的命師境界了。

問題是,畢問天還遠遠沒有到達命師之境,為什麼他就敢為所欲為,難道他就不擔心被法則懲罰之時,會連性命也丟掉吧?杜清泫對畢問天佩服之餘,也一心想找到畢問天深藏不露的秘密。

還有一點讓杜清泫也想不通的是,何子天幾十年來,一直隱居在市井之間,清心寡慾,既不插手政商兩界的事情,又不積攢財富,為什麼他在運師的中門之上,一直沒有突破?按說以他對命師之道的孜孜以求和幾十年的一心投入,他沒有雜事瑣事分心,應該是國內最先到達命師之境的第一人才對,但現在何子天一直停留在運師中門的境界之上,十幾年沒有前進一步,是何道理?

是何子天太謹小慎微了,還是他有意隱瞞了境界?

杜清泫嚴重懷疑是後者,因為施得在叢臺峰逃過一難,歸根結底,還是得益於何子天為施得未雨綢繆的長遠佈局,從最開始時施得為李三江的母親放生,到後來施得在何子天的授意下,在醫院照顧病人,在養老院照顧孤寡老人,以及再後來的定期放生、隨時隨地的佈施,都讓施得積累了很多福分。

替別人放生,七分福分之中,別人獲一,六分福分,放生者自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