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1 / 4)

小說:豬星高照 作者:莫莫言

唐朝時期之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制墨業也得到長足地發展,出現了奚超、奚廷圭這樣的制墨名家。這時也開始在墨上加印刻字,使華夏墨不僅是一種寫字的顏料,更成為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唐朝制墨名家李陽冰曾經制做過巨型的御用墨,如果能留到現代可想而知其價值會是多少。

後來到了南唐五代時期,為躲避戰亂,易州(今河'北'易'縣')墨工奚超、奚廷圭父子逃難到歙州,發現黃山一帶的老松樹油脂很多,品質優良,是制墨的好原料。於是開始在歙州制墨。由此,徽墨變成為華夏文房四寶中墨的代名詞。此後各朝各代都有名墨名家出現,像宋代的張遇、沈桂、潘谷等等都是制墨大師。

將老墨跟硯臺拿了出來,細細看了會,幾塊老墨黑亮如漆,質地細膩無雜質,湊到鼻前可以聞到淡淡的墨香,有兩方上邊還有描金,清晰刻著商家的款識,是清末的大商號,加上上邊包將自然瑩潤,一看就知道是清末的老墨。

若是從前曲文可能會直接問價然後買下來,現在眼界高了這些東西最多是看看,買回去不會拿來用,又沒有多大的價值所以不會出手。

將幾塊老墨放回去又看了幾眼桌面的硯臺,年代差不了多少,全都是清末民初的東西。在心中微微嘆了下,果然這樣的小店很難找出好東西來。

“老闆麻煩你把這些放一下。”

見曲文不買,老闆失望的撿起老墨和硯臺,在他放東西的時候曲文看見紙箱裡邊還有兩方老墨,便隨口問了句:“老闆那不是還有兩塊墨嗎,既然拿出來了就都一起讓我看看。

“這兩塊嗎?”

店主應了聲從紙箱底拿出兩塊墨,說實話要不是講究顧客至上他連拿都懶得拿,因為這兩方墨都是殘缺品。之前那幾方曲文都沒看上又何況是這兩方。

老闆倒是個老實人,將兩方墨拿出來後對曲文說道:“我也不騙你,這兩塊墨是我朋友從別的古玩市場上淘回來的,墨有很多年頭了,你看上邊還有金線痕跡,包漿也很好,這還有個幾個字有些模糊不清,拿去讓別人看了下說應該是瘦金體,所以我們又懷疑是宋朝的東西。可是後來我們又找了幾位行內的朋友看過,都說這宋代制墨名家不多,每個人制的墨都各有特點,就唯獨沒有這個款的。想來應該是個普通墨師做的墨,可這墨啊——”

老闆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有年代沒名氣,賣得貴了沒人買,賣得少了我們又不捨得,你若是喜歡就給個價,差不多就拿走。”

曲文也不知道老闆說的差不多是多少,在沒有仔細看過之前也不好下定論。笑了笑接過老墨,仔細的研究起來。

這兩方墨和前邊的幾方相比品相明顯差了許多,墨身頭尾都有些殘缺,腰身部份也有不少的劃痕,但給人一種歷經歷史歲月的滄桑感。

看了會問老闆要來把軟毛刷,曲文又輕輕的掃了下上邊的細塵,上邊刻著的瘦金體字好像是“寧王”二字,另外在寧王上邊又有一個字,可是這個字已經被颳得模糊不清,依稀只見一個走之底。

“寧王!”曲文愣了下。

歷史上的寧王有不少,唐、遼、元、明都封有寧王。其中較著名的有兩位,分別為明初代寧王朱權和四代寧王朱宸濠。也不知道這個寧王是其中的那一位,又或者是其他的人。(未完待續。。)

第325章 墨妖(二)

“對啊歷史上制墨名家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沒聽說過有寧王這個名號的制墨大師,我朋友收下來時只是見這是一方老墨。”老闆自己研究了很久也覺得好奇,不過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他說的話可信度很高。

大柵欄跟琉璃廠因為以正規店鋪較多,不像潘家園滿地地攤,所以店面除了講究賺錢,對店面信譽也是很看中的。這價格可能會翻個一兩倍,兩三倍,但絕不會漫天亂喊價,所以這也是外國遊客喜歡來的原因。

一時半會研究不出,但極大的勾起曲文的好奇心,暗暗將靈覺放開,頓時瞳孔也跟著放開。

也不記得有多久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能見到新收藏的東西上邊有精光閃現。

而這方不知名的老墨上就有。

“老闆你開個價吧!”看到精光也不管是出自那位名家之手,先買下來再說,太貴了曲文拿不出,百來萬還是有的。

老闆見曲文誠心想買,想了下比了個八的手勢。

“兩方老墨這個價你覺得如何?”

如果是外行人可能不懂,內里人一看就明白,先不管是不是名家的東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