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
第三,光是弘時免職是不夠的,這弘盼不也是嫌疑犯之一嗎?是不是也應該免職啊?
或者先免了,等查清了,還了人家一個清白了,再回去工作也不遲。
反正大清最高領導人是你家皇阿瑪不是?
雍正收到這些奏摺的時候,自然是怒不可遏,並且在隔日裡詢問了十六,還有張廷玉的意見。
問十七,十七是肯定贊成的,誰讓人家媳婦的侄女也被牽扯進去了呢?
十六現在管著宗人府,現在基本每天被上門的一些宗親貴族給煩著。
而且來的人,個個都是十六的長輩,有些的,十六還得執孫禮的,哪怕他貴為鐵帽子親王,可是,對長輩他能怎麼說?
自然得好言好語的勸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了。
簡直是太耽誤他辦公事了。
因此,他的意見便是,弘昀還是招回來吧,其實西北的,完全可以從哪兒就地升一個上來。
升上來的人,自然對皇帝你感恩戴德了,沒必要非得皇子或者皇侄過去。
雍正一聽,也有道理,便讓滿漢兩位兵部尚書還有弘曆各提了一位人選上來,自己再做最後定論。
至於弘時反正已經是免職了,雍正又下了一道聖旨,讓弘時暫時自我圈禁吧。
至於弘盼,雍正是壓根也不會相信他會做出這種事來的,只不過,現在群情洶湧,雍正也得考慮考慮。
而就在這個時候,弘晝帶著西藏公主回來了。
據說這位所謂的公主,是西藏某個部落的公主,人家是來聯姻的,聯姻的對像,自然是皇子了。
一時之間,便把之前的醜聞給蓋了過去。
京城太需要大好訊息來蓋之前的醜聞了,因此,大家都十分的期待西藏公主進京的事情。
十六帶著弘盼忙碌了起來,至於弘曆,則負責加強了保安系統。
寧華則把下面的人收上來的情報,梳理了一遍又一遍。
李家的那姑娘雖然不是完壁,不過,由於寧華之前說了,只要人家願意嫁,咱還是願意娶的。
不過,人家李家人也不是笨的。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仗的只不過齊妃。
可真嫁進去了,要了他們女兒的命,那真是件太容易的事兒。
這李家人也是個聰明的,疼女兒的,因此便上旨求聖上答應他們的女兒落髮為尼。
太福晉能讓自己的男人在炕上躺個十幾年的,會是個心慈的?
別傻了,親!
雍正見李家人這麼上道,自然答應了,畢竟身為伯父,他也不好意思把這樣的人指給侄兒,委屈侄子不是?
不知道是一回事,知道又是另一回事了。
西藏公主進宮見過雍正後,便被安排了住處,而宮裡就西藏公主的婚事,便有了爭執。
其實在皇后還是寧華看來,雍正要了人家公主,那是最最適當的不是?
做為帝王嘛,怎麼著也得為大清做出貢獻不是?
更何況,這事要是換了是康熙也好,乾隆也好,寧華覺得,依自己對這兩位的瞭解,那肯定是他們很願意自己來奉獻的。
乾隆後宮不是有個回族的美人叫容妃的麼?什麼電視劇啊,小說裡通通稱這位美人為香妃的。
可問題是,現在的皇帝是雍正,而且不知道是那邊的民俗問題還是怎麼的,人家西藏公主那時候說了,想要嫁年輕的勇士,要嫁大清的巴圖魯。
雍正年輕的時候自然算是巴圖魯,倘若現在真為了那公主下場,估計也沒人能贏得了雍正,可問題是,雍正真沒把人家公主給放在心上,便打算把此事交給十七來辦。
弘盼這一方,現在是迫切需要一件喜事來沖淡,但對於人選,有些舉棋不定。
弘時是被圈禁著,可倘若是弘盼吧,給個什麼份位?
弘盼三兄弟,基本是三位側福晉的名份都齊全了。
沒辦法,誰讓人家母族勢弱,只能多娶幾位名門妻族來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了。
再加上有那麼幾年皇后也勢弱,李氏自然挑了許多貴女做了自己的兒媳了。
雖然有些人家自然是樂意的,可也未必是每家每戶都願意嫁的。
比方說像弘盼的其中一位側福晉原本就有一位青梅竹馬的表哥,那表哥也算是有前途的,已經在大內當了三等侍衛。
本來雙方的父母自然是希望二人成親的,畢竟知根知底,而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