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之中看到了一絲陰霾。
“走,我們出去看看。”楊廷和清了清嗓子,當先一步,朝著午門之外走去。蔣冕和梁儲二人跟在後頭,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凝重之色。
“閣老出來了!”三人剛剛走出午門,外面的人群就變得更加激動了起來,不少人都在大聲的嚷嚷著,場面有些控制不住了。
見到這等狀況,楊廷和麵上一沉,“爾等讀書之人,不思學習修業,為何來午門喧譁?”
他畢竟是大明的宰輔,身上自帶著一絲威嚴,在出聲厲喝的時候,不少人都不自覺的被其氣勢所迫,說話的聲音也小了下來。
“楊閣老,您是三朝老臣,兩代宰輔,素來剛正不阿。我們這次過來,就是希望您可以替興王做主,不要責怪於興王。”在人群之中,一個讀書人站了出來,對著楊廷和行了一禮,語氣十分認真的說道。
“是啊,權閹當道,非是國家和百姓之福,興王此舉,也是替家國社稷著想。”邊上又有讀書人插口替興王求情。
“若是朝廷堅持要處罰興王,我等讀書之人,就在此長坐,直到你們改變主意為主。”人群之中,也有一些人性格比較執拗,語氣中竟然夾著幾分威脅。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訴說了大量太監們的罪狀以及興王的苦衷和仁義。本來,按照楊廷和等人的想法,就是打算倒打譚季堂一把,好讓興王脫身的。按理來說,是和這些士子的目的相同,他應該順從民意,趁勢而為才是。
但是,楊廷和三人聽得越多,這心裡頭卻是越煩躁。瞎胡鬧,這些人可真是瞎胡鬧,將他們的計劃全盤打亂了。
這些讀書人明顯是被人給利用了,表明上看起來是在替興王說話,希望朝廷能夠網開一面,實際上,這是很明顯的捧殺之術。
那鎮守太監乃是皇帝所派,代表的也是皇帝的臉面。你這把鎮守太監給殺了,還給鎮守太監身上潑了那麼多髒水,那就是啪啪的在打皇帝的臉。你這倒好,打了皇帝的臉之後,不僅不請求皇帝處罰興王,你還讓其網開一面,你讓皇帝怎麼想?
最關鍵的是,這麼多讀書人替興王求情,那不是說明興王受到百姓愛戴麼?你一個藩王這麼受愛戴,你是想要幹什麼?莫不是想要收買人心,坐一坐那九五之位?這寧王造反的風波還沒散去,就又發生了這等事情,這也由不得有心人不往歪處想。
如果在這個時候,楊廷和等人依然要保興王,那隻會把事情進一步的推向一個難以控制的地步。外有士子,內有官員,都在幫助興王,皇帝知道了會怎麼想?宗室知道了會怎麼辦?其餘藩王知道了反應又會是如何?
所以說,面對著這些士子的逼宮,楊廷和等人不僅不能保興王,還得對其大大的處罰。處罰的越重,興王相對而言才越是安全。
“走吧,回去吧,這一局我們輸了。”楊廷和的面上沒有絲毫波動,他十分平淡的看著面前那些士子,半晌之後,才轉頭對著蔣冕二人說道。而在他轉頭的瞬間,蔣冕二人在其眼神裡,看到了一絲憤怒和無奈。
在這個時候,他們就必須以退為進,只有重重的懲罰了興王,才是保護興王的最好法子。只是,這個舉措一出,怕是得罪的人不少。
首先,興王被懲罰了,那心裡對於楊廷和等人,怕是不會有什麼好感了。而在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好去解釋什麼。
其次,這些讀書人喊著要赦免興王,內閣的幾個閣老偏偏反其道行之,那這些讀書人定然也會怨恨。
最後,他們懲罰了興王,那就相當於幫助了閹人宦官,天下的百姓和尋常的官員會如何看待他們?說不定會認為他們與宦官同流合汙,蛇鼠一窩呢,這對他們的清名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第六百九十一章 謀劃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興獻王朱厚,罔顧國法,擅遣家臣,而害天使之命。故罰俸三年,削爵一等,減免廚役、齋郎、鋪陳之雜役。勒令思過三年,思過期間,毋得飲酒、鼓樂、歌舞,命長史以為監督。”一封申斥的聖旨,很快就傳到了安陸。
關於興王的懲罰問題,楊廷和是和宗室府的人商議過的,雖然宗室府的人覺得這個懲罰有些嚴重,但是,因為三個閣老都堅持,他們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在聖旨草擬好了之後,內閣便命令快馬加鞭,將其交給正德,讓其審閱一遍。畢竟,似這等皇室內部的問題,必須要經過皇帝同意的。如果皇帝覺得這個懲罰太低,他們必須還得改一下。如果皇帝覺得懲罰太重,也完全可以將這封聖旨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