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解放戰爭(下) 作者:精靈王

蔣介石要求衛立煌打通瀋陽至長春間的鐵路,以使長春守軍向瀋陽撤退:“十月份必須打通長、沈交通。如果此時*集中四平街一帶,則國軍打通瀋陽、錦州線。等*向遼西移動,則長春守軍經西豐方面突圍。”

郭汝瑰帶著經過蔣介石修改的作戰計劃面見衛立煌。

衛立煌堅決反對長春守軍突圍,認為國民黨軍如果從長春突圍,“只要兩天便會被全部殲滅”。而“如果瀋陽方面出兵援助,則瀋陽方面也必定亂得站不穩陣腳”。衛立煌對郭汝瑰說:“瀋陽援助長春突圍,猶如縱井救人,長春既不能救,而瀋陽也不能保。如瀋陽一旦不保,則東北*舉六十萬大軍入關,必將導致華北華中危急。為今之計,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至於長春,請政府目前加強空運。”郭汝瑰立即給衛立煌算了一筆賬:政府對長春空運所消耗的經費,幾乎佔據了美國援華款的一半,在一億兩千五百萬元的援款中,“必須以五千萬元買汽油”以維持空運。長春每月空投物資已達九十多噸,現在再也沒有運力增加了。距東北下雪大約還有八十多天,按照每天消耗六十噸物資計算,長春每日最多儲存過冬物資三十噸,下雪前最多可以儲存兩千四百噸,而這一數字絕不可能令長春守軍堅持到明年三月開春。況且,還沒把長春過冬所必需的取暖燃料計算在內。

衛立煌沉默不語。

沉默還是等於拒不執行。

無奈的郭汝瑰向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新六軍軍長李濤尋求折中的辦法。廖耀湘認為,目前瀋陽平安無事,並非因為國軍採取了守勢,而是因為*還沒有進攻。如果瀋陽增加兩個軍的兵力,方可以固守一段時間。因此,需打通營口至瀋陽的鐵路線,將錦州方向的兩個軍由營口運至瀋陽。於是,郭汝瑰帶著他草擬的“立即打通營口,將錦州方面部隊轉用於瀋陽”、“長春方面儘量加強空運,以圖度過嚴冬”的折中方案回南京去了。

沒有證據顯示,當東北野戰軍大軍南下時,國民黨軍方面有任何察覺。

衛立煌置身在孤島般的瀋陽城內,關乎生死的戰場資訊也被阻斷了。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遼瀋戰役前夕國共雙方發生的爭執與爭辯,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並因此形成了最後完全不同的結局。

自內戰爆發以來,東北戰區的共產黨人以超人的毅力經受住了空前嚴酷的政治和軍事考驗,他們的政治堅定性是非凡的,他們所面臨的決戰是解放戰爭中全國戰場上的第一次。作為戰區最高軍事指揮員,*的任何謹慎都是合理的。大軍出動,將士用命,*必須承擔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因此,無法也不能要求一個戰區將領能夠和毛澤東一樣對戰爭的全域性擁有明晰的洞察。但是,“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共產黨人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經過*討論最終形成統一;而一旦形成統一,最高統帥部的戰略部署便能夠得到最堅決的執行——這是共產黨人的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這種政治優勢是國民黨所不具備的,這也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根源之一。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遼瀋戰役:高粱紅了(11)

東北的黑土地上,高粱正紅,豐收在望。

得知*的幾十萬大軍已經出動,毛澤東焦灼的心情終於鬆弛下來。

毛澤東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收穫季節——就像秋風將遍野的高粱吹紅一樣——已經不可逆轉地來臨了。

戰錦方為大問題

那一天,連線華北和東北的北寧鐵路線上突然燃起了一條火龍。國民黨軍偵察機飛行員報告說,大批*和百姓混雜在煙塵和烈火中時隱時現,有把這條鐵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的企圖——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和參謀長黃志勇指揮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四、第六、第八師和騎兵師、炮兵旅,對山海關至昌黎間上百公里的地段,發起了自西向東的猛烈攻擊。他們在執行這次作戰任務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此刻所進行的作戰,將對中國當代歷史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後來所有的戰史都是這樣敘述的:“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東北野戰軍拉開遼瀋決戰的序幕,戰役首先在北寧線打響。”

正是高粱紅遍田野的季節,向北寧線發動攻擊的官兵,腦海裡並沒有“序幕”的概念,他們只想將被國民黨軍恢復的北寧線再次切斷,因為這裡對於華北和東北的國民黨軍來講是異常敏感的部位。

十三日,三十一師九十三團攻克石門,三十二師主力攻克安山車站,九十六團攻克張莊車站,三十三師九十九團佔領後封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