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東北“大門”的設想落空。
六月一日,中央軍委致電*、羅榮桓、劉亞樓,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要求他們回答:林、羅、劉:
請回答下列問題:(一)你們對長春使用幾個縱隊,是否已展開全力攻擊。(二)八天作戰我軍傷亡多少。(三)長春外圍工事是否均已奪取。(四)是否已和六十軍接觸,該軍戰鬥力如何。(五)部隊打堡壘戰術是否已由集團衝擊的老辦法,改變為小組攻擊的新辦法。(六)八天作戰中是否已採用坑道爆炸方法。(七)是否已實行軍事*,即遇到困難時由連隊指揮員在火線上開會反覆研究攻克敵陣的方法[大家想辦法]。(八)現在是否已停止攻擊或者還在繼續攻擊。(九)你們指揮所在何處。是否已召集縱、師幹部開會,詳細檢討經驗。最前線是否有你們的代表執行陣地指揮職務。(十)瀋陽方面反應如何,有無準備增援意圖。(十一)徐向前同志指揮之臨汾作戰,我以九個旅[其中只有兩個旅有攻城經驗]攻敵兩個正規旅及其他雜部共約兩萬人,費去七十二天時間,付出一萬五千人的傷亡,終於攻克。我軍九個旅[約七萬人]都取得攻堅城經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大勝利。臨汾陣地是很堅固的,敵人非常頑強。敵我兩軍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鬥爭。我軍用多數地道進攻,敵軍亦用多數地道破壞我之地道,雙方都隨時總結經驗,結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獲勝。如果我軍不惜傷亡,以兩個月時間奪取長春,你們估計是否有此可能?局勢將會怎樣。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遼瀋戰役:高粱紅了(5)
軍委
一日七時
這些問題全是對*剛剛開始攻打長春又突然棄攻改圍的疑問。
當天晚上,*、羅榮桓、劉亞樓覆電,回答了軍委詢問的所有問題,並再次強調:“此次如攻長春,我們擬以新老八個縱隊直接投入攻城,以兩個縱隊阻援。我攻城兵力與守城兵力對比,不到三與一之比;但即三與一之比,打援兵力則絕對懸殊。故要攻城則不能同時打援。如敵不增援,我軍在攻城戰中逐屋爭奪,消耗必大。能否維持消耗到底,而獲得結束戰鬥的結局,尚無把握。”至於何時能夠拿下長春,電報說:“目前對長春地形條件還不夠具體瞭解,不知地形條件對我是否有利,須待實地偵察後才能看出。因此,我們對此戰局無最後的確定見解,擬待偵察地形後,才可透過其他條件得出較有把握的意見。”
既然戰前準備如此不充分,當初建議首攻長春的依據又是從何談起的呢?
三日中午,中央軍委再次致電*、羅榮桓、劉亞樓,就攻打長春再次開列一系列問題要求他們回答:“(一)以兩個或三個縱隊及幾個獨立師攻城,以七個至八個縱隊準備打援,是否可能。(二)兩種打法是否可能:(甲)能強攻則用強攻辦法;(乙)不能強攻,即攻佔一半或三分之一之後,改用長圍,構築堅陣,以一部圍困該敵,主力休整待機。(三)你們彈藥方面是否經得一次大消耗。”
五日,*、羅榮桓、劉亞樓覆電中央軍委,提出東北野戰軍目前作戰的三種方案:一、“正式進攻長春”,但“無把握”,萬一失利,“將來帶著失敗情緒去執行圍困瀋陽、錦州、天津、北平的任務,是不利的”。二、以“少數兵力圍困長春”,主力南下熱河、冀東作戰,但這也是一個“不宜於採取的方案”,因為部隊南下後糧食補給困難,而如果此時長春守軍“在瀋陽敵人接應下退回瀋陽”,就可能造成我軍“兩頭失利的結局”。三、“對長春採取較長期的圍城打援”,然後攻城,“這一行動除多費幾個月的時間以外,沒有其他壞處,但能有把握地殲滅敵人和拿下長春”。
顯然,電報中提出的第二種方案,已經接近毛澤東關閉東北“大門”的設想。但是,*依舊認為:“只有在長春敵被殲滅後,由東北到熱河的鐵路公路儘可能的向前延伸以後”,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熱河、冀東才“較為有利”。七日,中央軍委回電,基本同意*、羅榮桓、劉亞樓提出的第三種方案:既然東北野戰軍領導堅持首先解決長春,而拿下長春也有重要的意義,那麼就必須堅定這一信心。但是,毛澤東仍舊期待著*能夠儘快南下作戰、關閉東北地區的“大門”。所以,他要求東北野戰軍“在攻長春的三個月至四個月的時間內”,“必須同時完成下一步在承德、張家口、大同區域作戰,或在冀東、錦州區域作戰所必需的糧食、彈藥、被服、新兵等項補給的道路運輸準備工作”。
圍困長春的決策就此開始執行。
關閉東北“大門”的設想被暫時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