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部撤逃。第九軍軍長黃淑嚴令一六六師預備隊恢復陣地,待一六六師終於恢復陣地時,率部進攻的副師長劉君立被擊斃。李彌暴怒,下令黃軍長將孔團長押送兵團部槍決。
邱清泉命令第七十軍一三九師的一個團去增援被包圍的第五軍四十五師,當郭方平團長率部趕到襄山廟時,當面華東野戰軍一縱、三縱、九縱的攻擊部隊已經撤退。邱清泉要求四十五師師長郭吉謙趕緊西撤,說十幾萬部隊都在等著他呢。五日早晨,四十五師到達孟集以東的曠野中,邱清泉命令郭吉謙立即攻擊孟集西邊的幾個村落,解救被圍困的四十六師的一個團。郭師長說:“部隊行動了一夜,未曾休息,早飯都不曾吃,請求緩一些時間。”邱清泉沒有答應。郭吉謙只好命令一三三團在左翼主攻,一三四團在右翼助攻,師指揮所和一三四團指揮所在一起,一三五團為預備隊。當一三三團就要突入解放軍的阻擊陣地時,卻被從另一個村莊裡衝出來的解放軍官兵反擊下來。一三三團團長姜鐵志之前在解救黃百韜的戰鬥中攻擊不力,邱清泉曾聲稱要槍斃他,因此當他的團再次潰敗下來之後,他在電話裡向郭師長報告時竟然號啕大哭,說他的團新補充的兵太多,一見解放軍就往回跑,怎麼攆也攆不回去,請求長官寬恕原諒。天快黑時,儘管右翼的一三四團攻擊略有進展,但郭吉謙擔心天一黑解放軍會發動大規模反擊,於是決定不打了。邱清泉接到戰報後很無奈,他讓四十五師撤下來轉入防禦,把四十六師調上去與當面的解放軍對峙——此時,華東野戰軍已經攻到距孟集以西只有一公里的地方,這對置身在孟集村內的杜聿明的指揮部和邱清泉的兵團部構成了巨大威脅。入夜,邱清泉的兵團部搬往陳官莊,杜聿明的指揮部也開始轉移。
六日,杜聿明的指揮部向夏砦移動。中午時分,路過李石林村,孫元良和邱清泉神色緊張地找到他,說要商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於是,三個人一起到了李彌的兵團部,開始了各懷心思的緊張磋商。自徐州撤退之後,部隊損失兵力已近三萬,目前各軍位置混亂,官兵士氣普遍低落,對於蔣介石下達的解救黃維兵團的作戰命令,幾個人都認為顯然已經無法執行。孫元良主張放棄解救黃維的行動立即突圍,他說:“目前*已率大軍南下,我們進攻進展遲緩,掩護陣地又處處被突破,再戰下去前途不樂觀,現在突圍尚有可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請主任(杜聿明兼任徐州‘剿總’司令部前進指揮部主任)當機立斷,才可拯救大軍。”邱清泉當即表示贊同:“良公的見解高明。”李彌一直沒有表態,直到最後才說:“請主任決定,我照命令辦。”
第十三章 淮海戰役:驚人的態勢(40)
杜聿明內心的矛盾難以排解。他認為,如果三天前按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辦,不顧黃維兵團而全速撤退,便不是眼下這種處境了,順利突圍保全住徐州主力,也算是對得起老頭子。可是,現在恐怕晚了。眼下各部隊都已處在被圍態勢中,萬一突不出去,部隊被打散,重武器丟光,這樣既違抗了命令,也不能保全部隊,還有什麼臉面去見老頭子?三天前,在孟集見到蔣介石的手令時,極力主張解救黃維兵團,甚至請求擔負主攻任務的邱清泉顯得有些尷尬,他不斷地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杜聿明接下來的話還是模稜兩可:“只要能打破一方,一個兵團突破一路,還有一線曙光,我也同意。萬一各兵團打不破*,反不如照他的命令堅持打到底,老頭子有辦法就請他集中全力救我們出去,否則我們只有為他效忠了事。在我判斷,*入關後南下,至少還要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之內,我們牽住*,請老頭子調兵與敵人決戰,還是有希望的。如果目前*已南下,老頭子調兵也來不及了,關鍵就在這裡。”杜聿明說完之後,在場的將領誰也沒表示願意為蔣介石效忠,反而開始討論如何利用空隙逃出包圍圈。杜聿明最後的表態是:“只要大家一致認為突圍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但各兵團必須偵察好突破點,重武器和車輛非至不得已時不能丟掉,笨重物資可先破壞。你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可以下命令。”
這天下午十五時,杜聿明集團做出了分散突圍至阜陽集中的決定。
所有的將領都不曾想到分散突圍會有被各個殲滅的危險。
從軍事角度上看,這一決定是極其荒謬的:雖然受到圍困,但未到分崩離析之際,況且尚有巨大的兵力和優勢的武器可以實施集團作戰。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更加緊密地協同作戰,才可能置於死地而後生,哪怕是犧牲一部分兵力,但至少可以保全相當一部分兵力。僅就這一點而言,黃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