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為纓槍,又見到這書中……夫君請看。”
順著她纖纖玉指,俞國振看到了噴火燒灼的梨花槍,卻是在普通纓槍前方捆綁一個火藥筒,先以火藥射擊,再用纓槍殺敵。方子儀笑道:“妾身覺得這倒可以啟發人,夫君說了火器乃是今後戰場之主器,那麼何不在這主器之上再加一副器。這圖文裡既然可以在纓槍之上加火器,為何夫君不能在火器之上加纓槍?”…;俞國振盯著方子儀好一會兒,如果不是方子儀沒有和他去過新襄,他簡直要懷疑,方子儀是不是進入了新襄的武器研究所了。
這可就是步槍加刺刀的理論!
因為虎衛乙並不適合加裝刺刀,所以俞國振正在命令研究所,對虎衛乙進行新一輪改進,就是所謂的“虎衛乙改”,這種型號最大的變化,就在於調整虎衛乙的木製槍托長度與形狀,使之更適合人用來瞄準射擊,同時對槍管進行改造,便於加裝刺刀進行肉搏。
這種改動雖然只是外型設計上的變化,可其中也需要大量的試驗,比如說,槍管上加裝刺刀卡口,對於射擊精度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再比如說,刺刀的長度是多少最適合肉搏,這些都需要進行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的試驗,才能得出最佳資料。而且,俞國振也希望能透過這樣的試驗,打好自己的輕武器研製的基礎,培養一批能挑大樑的研究員,故此並未故多地干涉他們的研究。
反正打打流寇之類的敵人,現在的虎衛乙型已經足夠用了。
“娘子果然是為夫的貼心人啊……哈哈。”俞國振笑了起來。
他翻開書的前面幾頁,看到作者自序中說:“崇禎八年七月二十日原兵部右侍郎今致仕臣畢懋庚謹對”的字樣,心中又是一動,這本書去年才出來,那麼它的作者應該尚在人世。這位畢懋庚,俞國振隱約似乎記得他的名字,但卻忘了他有什麼具體事蹟。
若是有機會,或許自己該去尋這位軍器設計大師交流一番呢。
俞國振倒沒有自大到認為,一個曾任兵部右侍郎的退休官員,會去投靠他,但他卻不知,此時就在襄安,一個老人拄著柺杖,在兩個年輕的的陪同之下,到了細柳別院的門前。
“都說俞濟民的家衛用的火器甚為精良,老夫今日倒要見見世面。”那老人笑道:“登輔,你去替老夫叫門。”
這老人便是畢懋康,他原本就是南直隸歙人,只不過因為在長江之南,故此流寇數度襲擾都未至其家罷了。如今俞國振擒高迎祥之事廣為傳播,他雖是年邁,卻也忍不住要見識一下,屢建奇功的俞家家丁,所使用的火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三一六、塞外傳烽亂京華(二)
大明崇禎九年七月初三日,京師戒嚴。
當急促而混亂的腳步聲將俞國振等從睡夢中驚醒後,俞國振迅速起身,首先是抓起了掛在牆上的長刀。
“夫君!”方子儀也爬了起來,顧不得自己只穿著小衣,赤著腳就撲向屋子的一角,開啟箱子,將放在那兒的內甲為俞國振披上。
此時雖是初秋,但京師城中還是暑氣逼人,這嵌片式內甲穿著有些悶熱,俞國振帶來也只是為防意外。十餘斤重的內甲,方子儀抓起時有些沉重,俞國振披好甲,牽著她的手,在她額頭吻了吻:“放心,一切有我。”
方子儀點了點頭,看著俞國振身影消失在門口,手卻抓緊了床單,心裡象揪成了一團。
淚水也突然間湧了出來。
她與俞國振的婚事,比起族中其餘女子要幸福得多,雖然也是長輩之命媒妁之言,但在定下婚事之前,兩人便已經相識,而且還偶爾有書信往來。俞國振每每去桐‘城拜訪方家,總不忘給她和小子檸帶禮物。如果說最初她只是敬佩俞國振在雜學上的造詣,到後來,便是一顆少女芳心,完全系在了俞國振身上了。
然後俞國振彷彿是聽到了她心中的默禱,向方家求婚,在得知這個訊息的剎那,方子儀覺得自己幾乎控制不住要大笑出來。
婚事定下之後,她原本空落落的心就被幸福感充盈著,嫁一個堂堂男子漢,為他傳宗結低,與他琴瑟和諧,這個時代的女子,對於人生的幸福追求,便僅在於此了。
然後她才發覺,自己嫁給了一個了不起的英雄。可是越是英雄人物,似乎就越多責任,他往來奔波出生入死,每每此時,方子儀口中雖是不說,心卻是揪著的。
當她頭頂霞披被抬入俞府時,她幸福之餘,也想勸俞國振兩句。他現在擁有的已經夠多了,他現在做的也已經夠多了。但在看到俞國振那雙深沉如星空般的眼睛後,她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