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4 / 4)

農民要想實現富裕,僅靠農業已經遠遠不夠。

2007年,大寨村經濟總收入1�2億元,與1980年相比增長了600倍,此時大寨這個40多年前的農業典型,現在農業收入只佔總收入的0�003%。曾經名震九州的大寨梯田,有一半已經退耕還林。

2008年,一位央視記者採訪大寨時,見到兩位正在修梯田的老人,一位73歲,另一位67歲。他們是大寨農業組的成員。農業組一共有40人,平均年齡55歲。40多年前,正是他們修建起了舉世聞名的大寨梯田。如今,仍是這些老人在侍弄著這400畝土地。

比起1992年郭鳳蓮在上海時的那個百萬元夢想,大寨已經走得很遠了。大寨已經完成了從昔日的“政治品牌”到今天的“經濟品牌”的轉變。

郭鳳蓮曾講起自己對企業的理解,在她看來:“家裡有個好媳婦才能過個好光景,家裡頭沒有好媳婦就過不上好光景,有錢也不會花。每一個企業的當家人(就是這個角色),你總經理當好這個家,這個企業就可以做好;你總經理當不了這個家,這個企業就越來越完蛋。”

歷史是無法割斷的(4)

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大寨經濟開發總公司董事長,這兩個角色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極其融洽地聚集到郭鳳蓮的身上。她從沒忘記那些開創了大寨輝煌的人們。

郭鳳蓮制定了一系列的養老政策,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發放養老金,金額從1992年的每月40元調整到現在的200元。2008年重陽節,郭鳳蓮第16次組織老年人聚餐,除了按慣例發放保健酒和油之外,她還宣佈了一條好訊息:70歲的老人,每月都領300塊錢,60歲以上是200塊錢。只要大寨經營良好,養老金就會一年一年往上漲。

在大寨村,不光老人享受著特殊的福利。2006年全國正式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而大寨的孩子們從1994年開始,幼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