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安排。在三年困難時期,國家對一些難以維持的企業就是採取關停並轉的辦法。在韓耀先看來,這個辦法簡單易行,也符合過去的一貫做法。

調研完了,思路也出來了,韓耀先就回到機關開始起草關閉集體企業的檔案草案。為這份前所未有的檔案韓耀先連續加了幾天班。

草案大約寫了40多條,詳細規定了虧損到什麼程度的企業該關,以及關完以後採取什麼措施,對廠長、工人如何處罰,等等。韓耀先的同事們討論了一下,認為草案很實際。

1985年:鐵飯碗不保(4)

半個月後,領導的批示下來了,韓耀先覺得被劈頭澆了一盆涼水。

批示說:“企業倒閉是競爭中的破產,不是人為的關閉……企業倒閉了,職工怎麼辦?救濟金怎麼發?此檔案很重要,但現在的理論水平還不行。”

韓耀先的第一稿就這樣被否定了。對他來說,這寥寥數語不啻一聲驚雷。

韓耀先開始重新思索,他發現自己起草的初稿,實際上還沒有脫離過去幾十年來人為關閉企業的思路和觀念。而在現實中,企業倒閉是經濟規律決定的,應該用經濟規律、經濟槓桿去引導和規範企業,而不是靠過去的老思路——政府行政命令。

不用行政手段,企業應該怎麼辦?怎麼用經濟手段來解決企業經營生產過程當中的問題?韓耀先開始重新整理思路。此後半年,韓耀先都在企業搞調研,中間還到北京去了一趟,找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的專家交換意見。

半年後,第二份草案終於完成,提交市裡討論。這一回韓耀先覺得很有把握。

韓耀先記得,這份檔案的草案在送交政府討論時,不同的意見和爭論很多,當時銀行方面的負責人問,企業要是倒閉了,債務怎麼辦,我們怎麼向上級銀行交代?還有人認為,破產是資本主義的概念。最終,會議達成了一致:瀋陽市是改革試點城市,不突破現有的條條框框,改革就推行不下去。

1985年2月9日,這份被人們稱為共和國“首部破產法規”的檔案,經過10個月的醞釀,6次修改,最終以瀋陽市政府沈政發(1985)24號檔案——《關於瀋陽市城市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破產倒閉處理試行規定》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

檔案對企業破產倒閉作了詳細的規定。根據這份檔案,連續虧損兩年以上的企業將面臨倒閉,在倒閉之前,主管部門先給予黃牌警告。

這份檔案在一片爭論聲中,在各種懷疑、觀望、不安、等待的目光中出臺了。韓耀先拿著檔案,送到《瀋陽日報》去發表。然而,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報社拒絕發表。韓耀先又找了幾家報社,卻發現沒有一家敢刊登這份檔案,理由是“國家還沒有破產倒閉的先例”。

最後,韓耀先所在的單位——瀋陽市集體經濟辦公室從集體經濟聯合會的賬戶上拿出1萬元,以廣告的形式在《遼寧經濟報》上全文發表了。這部意義重大的法規,最終以廣告的形式與人們見面。

如今,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當時的瀋陽市民和普通中國人對這份檔案有什麼反應,因為國內媒體沒有對這份檔案的出臺進行報道。但是,敏感的國外媒體立即就解讀出了這份檔案蘊涵的重大含義。日本的廣播電臺在檔案出臺的當天,就迅速報道了這個訊息,將它稱之為中國的第一部《破產法》。

韓耀先的下一個工作是將這份檔案付諸實施。他先是找了13家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後來擔心目標太大,最終挑選了3家企業: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瀋陽市五金鑄造廠和瀋陽市第三農業機械廠。

1985年8月3日,瀋陽當地的報紙顯示,當天的天氣是多雲轉陰,有中到大雷陣雨。張希永看到自己工廠的名字出現在報紙的顯著位置,這大概是這家小工廠頭一次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第二天,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人民日報》上,這一天的《人民日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華社電訊:

新華社瀋陽8月3日電 (記者周保華)瀋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今天向防爆器械廠、五金鑄造廠和第三農業機械廠三家企業發出“破產警戒通告”,限令這三家因經營管理不善連年虧損的企業,在一年之內改變面貌,逾期則正式宣告企業倒閉。這是瀋陽市根據《關於城市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破產倒閉處理試行規定》的要求,第一次宣佈的通告。

1985年:鐵飯碗不保(5)

……

這三家工廠廠長表示,要根據“破產警戒通告”的要求,在限期內搞好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