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造船廠位於九龍半島內的九龍灣,九龍灣是一個廣闊的海灣,面積有數十平方公里,僅一個狹窄的出口與外海相連。出口兩岸構有二處炮臺群,扼守整個九龍灣。沒有通行證,一隻蚊子也別想透過。鐵血軍校海軍學院就在這九龍灣的北面,現在學院有二千多人,由關天培任校長,全面負責海軍的培訓工作。為了保密需要整個後世的香港地區都被封鎖起來。自深圳河起,沒有通行證是寸步難行的。現在海軍造船廠有一萬多人,負責船隻的給養、修理、改造、建造等等一條龍服務。
我來到海軍造船廠時,圍繞著披紅掛綵的三艘戰艦,船塢已是人山人海了。對於這裡奮戰了三個月的一萬多名船廠工人來說,這三艘戰艦就是他們的三個孩子。今天孩子終於長大了,即將遠航大洋承擔起保衛祖國的重任。在辛勞之後看看自己的成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造船廠的工人怎能不為今天興奮?軍艦船舷上海軍學院的學員們穿著潔白的軍服整齊的站在上面,等待著檢閱。
看到我們來了,海軍司令伍長髮,一路小跑到我面前,停下來,將右手舉與耳齊,大吼道:
“報告主席,無敵、勇士、勇氣三艘戰艦下水儀式既海軍成立典禮,現已準備就緒,請首長指示。”
我還了一個軍禮,高興的說道:“無敵、勇士、勇氣三艘戰艦下水儀式既海軍建立典禮現在開始!”
“是!”伍長髮響亮的應了一聲。
接過禮儀兵遞過來的一罈佛酒,我用力將它扔向艦首上,酒罈在空中劃過一道美妙的弧線,飛往旗艦無敵號船艏,“呯”的一聲酒罈砸得粉碎。
軍樂響起,鞭炮齊鳴!
“轟轟轟……”軍艦上38門中華神炮一齊放了39響禮炮,這代表著我們38年來到這裡,39年海軍正式成立。
人群興奮起來,發出一浪高過一浪的呼喊聲。不少人將帽子拋起來,下了一場帽雨。一些激動得忘乎所以的人,不知該如何慶祝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只得拼命的鼓起掌來,竟將兩隻手掌都拍得紅腫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有海無防,明朝時雖有強大的鄭和船隊稱雄南洋和印度洋,但這船隊很快就消失了。以至於後來倭寇來擾邊,都沒有效的海上打擊手段。
海軍!海軍!海軍!只有海軍才是中華民族強盛的標誌,也只有海軍才是真正的稱霸力量!將來也許有一天海軍的地位會被空軍所代替,但眼前這二百年內,海軍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下水之後,在眾人的陪同下,我登上了旗艦無敵號,在造船廠廠長申一航的介紹下,我細細觀察這一鉅艦內部。
無敵號原本排水量是四千噸,身長120米,船主體長56米,舷高15。3米,可載船員800人。有5層甲板,排列著98門大炮。改裝後98門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古董的大炮被拆下來用於防衛九龍灣的兩座炮臺群上。裝上了我們自行研製的中華神炮32門,這中華神炮就單門而言比原來的炮要重,但由於數量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所以大炮總體重量減少了很多。中華神炮採用的是威力大的無煙火藥作發射藥,發射後不會升起濃煙,阻擋炮手的視線。為了保密的需要,中華神炮沒有裝在最上層船甲板上,而是裝在第二、三層甲板上。第一層甲板擺放了數門原來的大炮作樣子。船外面裝有十毫米厚的裝甲板,關鍵部位如彈藥庫,炮艙口,還有加強裝甲。原來的三桅37片大帆現在也不需要那麼多了,減少了一半,起風時只要勉強能航行就行了。現在的無敵號主要依靠的是二臺渦輪蒸汽機提供的二千匹馬力作航行動力,風帆只是用來做做樣子的。在通訊方面可以透過無線電報機和旗語、燈光訊號進行通訊。船員的數量也減少了一半多。
古代帆船之所以需要那麼多的人,主要在於升降風帆需要大量的人手。對於戰艦來說,艦上的每門炮至少要配備三人,一是炮手、二是射手、三是炮彈裝填手。98門大炮至少需要294人。而我現在只裝備了32門中華神炮,每門炮仍配以三名炮兵,這樣算來只需96人,比原來少了198人。這樣加上操作風帆的人總共減少了三百人。為了渦輪機房的正常工作和簡單維修,必須增加二十名輪機人員。這樣算下來,無敵號旗艦,最低只需要配備,一名艦長、二名大副、一名導航員、一名瞭望手、二名電臺發報員、二名訊號發射員、三名炮兵指揮,96名炮手、20名司爐總計128人就可以發揮這艘軍艦的全部戰鬥力了。
為了保證艦上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另外還得配備後勤服務人員包括醫生、廚師、傳教士、打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