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城外有洋人向城內招手,似乎有話要說。參將熊瑞聞報後,看見幾個夷人頭目在那裡比手劃腳,指天畫地的,不知道搞的什麼名堂。熊瑞看不明白,就把翻譯叫來。翻譯說這些夷人要求見大將軍,說是有苦情要上訴。總兵段永福聽後大喝一聲:‘我天朝堂堂大將軍,豈能想見就見?’該夷人頭目聽後嚇得趕緊免冠作禮,武器扔在地上,屏退左右,朝著城牆連連施禮,說他們是靠做買賣過日子的,如果不準貿易,資本折耗,負欠無償,簡直沒法活了;墾求大將軍轉呈大皇帝開恩,仍準通商,他們將保證立即退出虎門,交還各炮臺,再也不敢惹是生非了。”

想不到奕山還是個戲劇家,真是浪費人才了。

當下紅透半邊天的易中天教授也曾寫過一篇文章叫《鴉片的戰爭與戰爭的鴉片讀<天朝的崩潰>》,對鴉片戰爭中前方將領不斷撒謊做了深刻總結:謊言成為麻痺和麻醉清廷君臣的一劑鴉片,這個鴉片的名字叫“天朝體面”。

而遠在北京的道光帝卻上當了,他真以為戰爭結束了,因而對奕山大加獎賞,並下令各省撤退調防兵勇。在小氣的道光帝眼中,這麼多兵勇,一天的花費可不少!

不過,奕山也算是走狗屎運了,因為一場瘟疫英軍推遲了北上的計劃,這才使得他的謊言沒有被很快揭穿。但謊言終究是謊言,英國方面來了個厲害角色。在林則徐離開廣東流放新疆後不久,義律也被免職並在後來調到北美得克薩斯任英國代辦。而接任義律的璞鼎查,立刻按照英國政府的要求下指揮英國軍艦北上。

英國艦隊隨後在廈門展開了猛烈進攻。當時廈門本修建了石壁岸防,堅固異常,但英國陸軍仍舊是採用側面襲擊的辦法,攻克了炮臺。廈門一役,清軍戰死總兵一人,士兵傷亡324人,而英國只死1人,傷16人。

英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定海,那個曾經被佔領過的縣城,對手是主戰派裕謙。裕謙到定海後,採取了極端手段。為報復英軍在定海掘墳的暴行,他也下令掘開英軍留下的墳墓(裡面數百具英軍屍體是1840年一場瘟疫的結果)。對於抓到的俘虜,甚至使用凌遲處死,梟首示眾的辦法,以震懾洋人和那些“漢奸”。

裕謙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決心要一戰到底。1841年的第二次定海之戰,比第一次慘烈得多。在雙方兵力相仿,但武器懸殊的情況下,定海三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率領守軍浴血奮戰,但終於因為實力差距太大,三總兵連同他們的眾多士兵最後都英勇的戰死在他們保護的土地上。

英軍隨即攻破鎮海。裕謙在鎮海失守後,自殺身亡。

從杭州灣到揚子江的侵略中,英軍一路上基本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困難。但在平湖縣的乍浦,卻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英軍陸軍中校湯林森也被擊斃。防守這裡的是八旗兵,因為他們的家和家人在這裡,他們個個拼死作戰,失敗後紛紛舉家自殺,這已經不能僅僅以慘烈來形容了。

在隨後的吳淞一役中,總兵陳化成戰死。英國人沿著黃浦江佔領了上海,並詳細考察了上海的環境,他們甚至還直逼松江。隨後他們留下兩艘軍艦封鎖吳淞口,主力艦隊溯長江而上,直撲鎮江!

清朝的文武大將們怎麼也沒想到,英國人居然會打到內河來了!鎮江幾乎是各要點設防最薄弱的,但就是在這個最薄弱的地方,英軍遭到了最激烈的抵抗,死39人,傷130人,基本相當於前面所有戰役的傷亡人數總和。而這次抵抗最激烈的,又是這裡駐防的八旗兵。

鎮江之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最後一戰。1842年8月,英國艦隊兵臨南京江面。

在整個鴉片戰爭中,清軍基本可以說是一敗塗地。戰爭的慘敗說明,靠修建岸防壁壘根本對付不了那些武裝艦隊…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海上長城。

作者部落格:《與歷史散步,和生活握手…西門送客的自留地》:。

1.7、條約中國和兩種世界觀

南京這個六朝古都,註定要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扮演非同尋常的角色。

南京的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修建的,如今仍舊是古都裡最為堅固的。筆者曾經倘徉在那古城牆下,撫摩這些六百多年前的產品,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上面有些文字,是本塊城磚的製作者、運送者的名字和戶籍所在地的記載。如果城磚質量有問題,有關部門將按照上面的資訊追查,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質量監督吧。

南京的城牆雖然堅固,但又有屢屢被攻破的尷尬。譬如,明成祖朱棣攻破了他父親修建的堅固城牆,奪了他侄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