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這就是1858年的《天津條約》。
本來這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畢竟,咸豐還有一個更為危險的心腹大患(太平軍)需要對付。但在1859年英法兩國來北京換約時突然節外生枝,甚至釀成大禍。
事情的緣由,是咸豐的愛將僧格林沁親王和英法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發生了衝突。據說僧王把英法艦隊引誘到一片爛泥灘後,岸上守軍用新買的洋炮狠狠轟擊了這些洋鬼子,取得了有史以來對外海戰的最大勝利,此役光英國人就死傷四百多人,軍艦也被毀四艘。
這下事情鬧大了。1860年,英法聯軍組成了一支25000人的聯軍,在英國額爾金勳爵的指揮下,氣勢洶洶的捲土重來。
剛取得大勝的僧王沒有把這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怪物醜類”放在眼裡。他心想,洋人依仗的不過是船堅炮利,姑且先放他們上岸,等到了陸地,我的三千鐵騎定把他們踏為肉泥!
只可惜冷兵器時代早已一去而不復返了。當時僧王幕府中有個叫郭嵩燾的名士(後來成為第一任駐英公使,也是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力諫不可輕易放洋人上岸,僧王不聽,無奈之下郭嵩燾只好辭職離去。
果然,在隨後的新河一戰中,僧王的三千騎兵在英法聯軍的長槍大炮面前,如同稻草一般的紛紛倒下,三千騎兵最後竟只剩下七騎逃回。天津陷落後,北京門戶洞開。
據說,1860年的六月新河之戰前,熒禍星(火星)侵入南斗,星相學對此稱為“熒禍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