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民族確實會受到一時的挫折,但永遠不會被擊敗。
前 言
歷史是科學還是藝術?這個問題難倒了不少學歷史的朋友。英國的一個歷史學家曾說過,歷史書本應成為女孩子梳妝桌上的讀物,隨手可以拿來翻翻,但如今的小姑娘們看到歷史書,就像見了瘟疫一樣,彷彿歷史書已經發黴發臭。這些啞然失笑的事實,都從不同側面折射了當前歷史教育和研究的困境。簡單粗暴的廟堂史學和故作高深的學報史學,顯然不是國人所愛,如今歷史學家想做出既科學又藝術、又好吃又好看的學問,的確不是一件容易事。
晚清歷史的發展就像一個變化多端的股票市場。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帝國在一個封閉的經濟圈裡執行,但被捲入全球經濟後,西方列強就像一些兇悍的外國機構投資者,讓帝國再無寧日。譬如前兩次鴉片戰爭,就讓不熟悉國際規則的帝國股票市場大幅震盪甚至飛速下挫,直到洋務運動自覺的進行調整,才開始趨於平靜並有了一波小行情。然而,甲午戰爭的慘敗又讓帝國股市放量大跌,幾乎跌掉了洋務運動近三十年創造的市值。儘管隨後的戊戌變法開始有所反彈,但時間過於短促,很快在八國聯軍的入侵中再度重挫,直到辛亥革命後才開始反轉。但清朝覆滅後的行情也不順利,帝國發展一直處於一個大震盪過程中,其中行情有小漲大跌,還有長期的震盪、橫盤整理甚至十年陰跌,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才開始了一波較長時期的大牛市行情。
這裡說的晚清,基本屬於中國近代史的範疇,這也是國人不願面對但又無法迴避的一段屈辱史。塞繆爾。亨廷頓曾在《文明的衝突》裡指出,“每一個文明都把自己視為世界的中心,並把自己的歷史當作人類歷史主要的戲劇性場面來撰寫。” 國人面對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時,的確有太多的辛酸和屈辱,這也是我們到現在都難以平聲靜氣的來討論並評價這段歷史的根本原因。
畢竟,寬容是屬於勝利者的,而失敗者也無法從心底真正原諒那些勝利的侵略犯。
身處其中的國人也許沒有意識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世界越來越小,文明的衝突也開始無處不在。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更為洶湧澎湃的全球化浪潮。在過去那場失敗的競爭裡,我們無法責備我們的祖先…他們不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嗎?他們絕不會意識到,他們…才是那個時代的怪物。但是,他們還是在頑強的抵抗著外來的力量,從馬戛爾尼訪問天朝到最後廢除外國使節的跪拜禮,他們不是堅持了近80年嗎?
過去的歷史,很難簡單的用“悲劇”兩個字來形容。如果歷史只是一出演出,那未免過於輕鬆而草率了。事實上,如果後代人只想看戲的話,他們是不會理解父輩的苦難。“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要是我們不能從歷史中發現它悲劇性的力量,我們遲早會被那可怕的歷史力量所擊敗,併成為新的悲劇主角。如果真是這樣,那我們的後代又該怎樣責備我們呢?
讓人扼腕長嘆的是,從鴉片戰爭的開始到最後洗清民族的恥辱,竟然橫跨了如此漫長的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07年英國承諾在十年之內徹底停止向中國輸入鴉片,時間是近半個世紀;而從1842年割讓香港島到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時間竟然超過了一個半世紀。
戰爭失敗導致的有形恥辱被徹底清除了,但是,晚清七十年的屈辱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精神創傷呢?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培根又說,讀史讓人明智。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歷史的往來興替和是是非非,似乎從來都是大人物馳騁的戰場,但細細想來,平凡的普通人其實也是大歷史的小主角,他們同樣可能成為太平軍、義和團,甚至是紅衛兵再世。哪怕是一隻小小螞蟻,也會在歷史中留下微弱的痕跡。歷史固然不能假設,但絕對有可能在異地異時重演。
一個半世紀過去了,中國的崛起令整個世界為之矚目。筆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的日益強大,將使得國人能夠重新正視鴉片戰爭後民族那一百年的苦難日子。我們的民族確實受到一時的挫折,但永遠不會被擊敗。因為,有無數的仁人志士在不斷的激勵著,奮鬥著,甚至鞭策著,讓我們整個民族在抗爭中進步,並在強大中學會包容。
目錄
前言
一、1840:鴉片記………並非為鴉片而戰
1.1、天朝的禮儀與英國人的膝蓋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