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化和主動性
一年前曾跟一個新東方的兄弟一起去齊齊哈爾大學做講座,那時正好是東北最冷的季節,我們兩個在火車上談著自己的生活,談著自己的夢想。他說的最多的是他和妻子的幸福生活。再次和他聊天已經是一年後的冬天了,只不過我們沒有想到,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他從學校調到了集團,我離開北京來到了波士頓。他依然非常幸福地給我推薦他夫人的部落格,告訴我那裡記錄了他們的夢想。我之所以寫這本書,就是這位兄弟的建議。他很誠懇地建議我多寫幾篇關於在哈佛學習和生活的文章,這樣做可以幫助正在讀大學的朋友多瞭解美國的生活,也可以幫助我曾經教過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多瞭解一些美國的校園。原話是:“你的日記應該給他們些啟迪。不過,這會讓你覺得有點累,不能很自我地暢遊生活、暢遊哈佛。但是,我想你為他們做些事情,這也是你的日記最大的亮點。”所以,以後我除了繼續寫遊記外,還會找機會給大家多講講哈佛這邊的學習和生活。
在哈佛讀書的最大感受就是大家都會非常自覺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學習中。有一個國內大學的校長來參加一個論壇,非常感慨地問一位哈佛的教授:“你們的學生都怎麼了?一個一個忙著這麼多門課,忙成這樣了還開心得不得了?!你們是怎麼讓他們這麼刻苦的?”
美國的大學的確和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美國是一個信用社會。這個信用也包括 academic record(學術記錄),不管是繼續深造還是找工作,都要出示大學成績單和教授推薦信。所以,每一個學生都非常想盡可能多地得到A,得到老師的欣賞。這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