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多雨的季節,正在漲水,渾黃的河水擰著漩渦、泛著汙濁的泡沫,在河床裡擁擠著急速流淌著。水面已經貼著橋拱了。�
二十九孔石拱橋上,正有一彪人馬由南向北,狂馳過橋。為首的是四十多歲的翰林院侍讀方孝孺,儒巾葛衫,慈眉善目,文氣很重。與他並馬疾行的是一個妙齡女子,柳眉鳳目,英氣逼人,因為束了發戴了冠,著男子裝束,更顯出幾分瀟灑,她就是方孝孺的愛女方行子。她身背一把雙刃劍,跨一匹青花馬,那馬跑起來四蹄生風。他們身後跟著二十幾個武裝侍從。�
過了橋,遠遠地看到一騎快馬馳來,在方氏父女馬前停住,來人正是方孝孺派出去傳口信的百戶。方孝孺關切的當然是燕王是否轉回去了。�
百戶的報告令方孝孺皺起了眉頭,百戶向燕王打前站的張玉傳了話,可他們全然不當回事,不但沒有打道回府的意思,反倒加速南下了。�
方孝孺看了方行子一眼,父女倆頗感棘手,朱棣膽敢違抗君命,狼子野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方孝孺還是往好的方面推斷,將心比心,人總是有孝心的,父皇賓天,誰都想盡孝子之心。他決定親自會會燕王殿下,當面宣諭高祖皇帝遺命,他就會遵命北歸了。�
女兒卻沒把事情想得這麼簡單。她揶揄地笑笑說:“父親總是以君子之誠衡量別人。那我就等著了,我真不忍心看父親失望的臉色。”�
方孝孺說:“你怎麼跟我說話呢,你好像很幸災樂禍呀。”�
女兒咯咯地笑了起來。停了一下,她問父親,是不是現在新皇帝已經登極繼位了?如果是這樣,燕王即使野心再大,讓他回南京去,也是無可奈何了。方孝孺仰頭看看懸在中天的太陽說,這個時辰,新皇帝應當在南郊大廟告祀天地呢。�
方孝孺估計得不錯。�
南京大廟正在舉行盛大的新皇帝登極大典。�
大清早,在南郊形成了旗旄傘蓋鋪天蓋日的場面,宮中教坊的樂手們吹奏起喜慶大樂,長袖善舞的宮中舞女們在寬闊的壇前跳著聲勢浩大的宮中舞蹈《天地玄黃》。�
朱允炆頭戴前圓後方、外玄裡纁、前字尾著十二旒的帝冕,服玄衣黃裳繡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的袞服,華麗威嚴,卻有幾分弱不勝衣的感覺,那大禮服好像是借穿別人的,不太合身。朱允炆告祀天地畢,在宮女、太監們簇擁下,緩緩走向高臺。魏國公徐輝祖、駙馬都尉梅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為首,文武百官及都城居民代表耆宿一齊拜賀舞蹈,三呼萬歲。�
之後由鹵簿隊導引,朱允炆行至太廟,上追尊四世冊寶,告祀社稷,太廟前大樂高奏,象徵天下祥和的《國泰民安》舞又起。�
朱允炆的心並不踏實,他此時仍在擔憂那些領兵在外、強悍的藩王叔叔們。他知道,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誰不覬覦皇位?特別是他怵憚勢大力強又文武兼備、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這是個令他睡不著覺的叔叔。不然,他也不會派得力臣子方孝孺帶著上諭去堵截進京弔喪的朱棣了,殺雞不用牛刀,殺牛卻不能不用牛刀,朱棣不是雞,而是牛。�
他的擔心顯然不是杞人憂天。朱棣白盔白甲倍道而來,當然是來者不善。但朱棣卻沒想到,朱允炆居然會擋藩王弔喪的駕。�
淮河上空月如鉤,繁星綴滿湛藍的夜空,沿河草坪上臨時搭起了一片大大小小的帳篷,篝火與星光輝映,散放在草地上吃夜草的馬兒嚼吃聲與河水淙淙流瀉聲和諧地融成一片。除了值夜兵士,士兵都入睡了,只有朱棣和道衍席地坐在河畔一堆篝火旁,熊熊的火光映照著他們的臉,朱棣焦灼而又困惑,也有幾分無奈。�
。 想看書來
《永樂大帝》第一章(3)
道衍的眼睛依然半睜半閉,像睡不醒似的,他一直在翹首望天,大約朱棣的忍耐到了極限,他說:“你總是看天空幹什麼?天上難道寫著我該怎麼做嗎?”�
道衍慢慢悠悠地告訴朱棣,他觀天象,見歲星逆行入太微,犯畢井,他讓朱棣往他手指的方向看,那裡有客星大如彈丸,問朱棣看見了沒有?�
朱棣看見了,是一顆散發著灰白色光芒的星,確實有別於其他星辰。�
道衍告訴朱棣說:“它止於天倉,又進入紫垣,這叫‘五星紊度,日月相刑’。”�
朱棣忙問主何吉凶?�
道衍諱莫如深地笑笑,說天機不可洩,讓朱棣靜觀其變。�
朱棣著急地說:“且說一二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