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使了多大勁兒,總是愈追遠,最後發現,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看多了產業界起起落落的百態,筆者深深覺得,一個有真本領的人,不但景氣好時能賺大錢,就算景氣不好時,也能讓鈔票“長相左右”,關鍵就在於不同的市場生態上,如何因時、因地、因利而出招。
最近幾年來,臺灣的房地產業陷入空前的低谷,跳票之聲,此起彼落。
由於房地產是所有產業的龍頭,連帶牽動其它行業,對經濟大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我特別注意其後續的發展,以為因應之道。
面對日益低落的買氣,日前建設公司最流行的策略不外工地秀、大摸彩,來就送……
在欣欣向榮的,這種促銷策略很容易奏效。但在景氣低邊時,買力趨弱,買主變少,於是有些建設公司展開強力動作試圖自救,銀子大把大把地砸,但依然門前冷落車馬稀。由於促銷的工地太多了,供與求不平衡,因為買主少,選擇空間加大,迫使建商不斷壓低價格,最後的結果,經常賣閏戶賠一戶。
慢慢地,消費者的胃口被養大了,光低價位、小贈品動不了“凡心”,於是價格不斷向下調整,贈品不斷向上調升,最後變成這種種局面:
買房子,送空調!
買房子,送摩托車!
買房子,送十所管理費!
買房子,送……
一旦停止贈品,消費者立刻止步,建商迫不得已,只好遊戲不斷地玩下去,但很少人會注意到,這種“飲鳩止渴”式的行銷,已經產生了一些盲點:
①羊毛最終一定來自羊本身,贈品遊戲玩久了,消費者不會認同業主真的送贈品、打折扣,而會認為是業主加價促銷,而所謂贈品,也是自己掏腰包換來的,何贈之有?
②賣聞這麼久,還在促銷,消費者會認為一定是產品有“問題”才會賣不掉。
③賣愈久的產品,賣相會愈差,無形中拉大議價空間,客戶一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