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可能被對方一頓搶白,多划不來!
除了這兩點之外,筆者最後補充一點:
發問的技巧也很重要。笨問題很可能得到笨回答,除了暴露自己的不成熟外,對方還會看扁你。我就在一部外國電影裡看過這樣的對話:
早上,一個街頭訪問員攔住一位步伐匆忙的上班族:
“請問你早上吃不吃早餐?”
這位趕著上班的男士瞪了他一眼,腳步不停,沒好氣地說:
“我如果吃早餐一定在早上。”
發問的時間不對,問題太笨,技巧太差,對方有這種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4???????? 中國式人情買賣
最近幾年來,西文中譯的企管、行銷書籍大行其道,好不熱鬧!
西方式的觀念很喜歡將“對人的問題”和“對事的問題”分*理。在商場上,說穿了就是“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受到西方的影響,中國人的觀念也似乎逐漸傾向於“對事要無情,對人要有情”的論調。以我個人行銷經驗而言,兩者之間要求出一個平衡點來,確實很不容易!
中國人到底還是中國人,五千年的傳統包袱,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的啊!
在中國人的社會里,人與事是不容易分開的。中國人的行事準則,其軌道一定是情、理、法,三者順序不易更動;如果把它顛倒過來,事情就很難辦,即使辦通了,也會在無形中得罪人。
在生意場合中,雙方議價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問題,而閣下居然還不肯給面子時,恐怕買賣就很難做下去了。
例:“老闆,東西我很滿意,價錢也差不多了,你就給我個面子,少賺一點,把這筆買賣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價錢和麵子是兩回事,對不起,少一毛不賣!”
這種回答,保證對方心裡會不痛快!心裡想:
“幹嘛?!才這麼一點錢,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又不是孤行獨市的,不找你找別人買總行吧!”
中國人一旦搬出面子問題,焦點會立刻轉移,如果處理不當,不但買賣不成,而且仁義不在。但若換個方式說,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您這麼講,我就沒什麼話說了,錢賺不賺其次,但您這個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話,照您的價錢給您!”
給對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買賣,但至少他不會替你做反宣傳,這就是收穫。
一旦跟中國人扛上面子問題,保證對方會同你輸人不輸陣。
從行銷的觀點來看,又講情又講理,一定比講理不講情行得通。
例:我有兩個賣眼鏡的朋友,行事差異極大,際遇也有所不同。
一位看“情”義很重,每次我有朋友去找他,只要提起是李經康介紹的,保證以“禮”相待,不但服務特別好,還有折扣,外送禮品。
當有朋友告訴我,每次找他買東西,因為沾了李經康介紹的光,總有特別價格時,我心裡就覺得舒服,就算是假的,聽了也爽!但每次碰到這位朋友,他總是說:
“都做朋友的生意,沒什麼利頭!”沒利頭的結果,使他在短短3年內成立了好幾家連鎖店。
另一位朋友的眼鏡行,生意不上不下,食之無味,棄之可異,他是位極有“原則”的生意人,可說是公平交易的模範生。
他的買賣原則很簡單,不論一般客戶與朋友,一律不二價。雖然他的服務不錯,也頗有誠信,但就是不肯為了面子給優惠、折扣、
幾年下來,他的店面還是維持原樣。
老中學(五)
最近他的想法更廣了,學會了多樣化經營,在同一店面裡,除了本行之外,還準備分租給人賣手錶、刻印章,讓業務走向“多元化”!
大企業的行銷方式,西方式的經營理念是比較合適,否則麻煩就會接踵而來。君不見7…11商店的東西價錢不見得比別人便宜,而鐵定不二價;但他有其基本優勢;所以能在竟爭激烈的超級市場裡生存。
但對直銷者及中小型企業而言,恐怕不易將人與事完全分開。
對中國人而言,一樣的消費品,我為什麼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給我面子,而所謂面子,
包含了折扣、優惠或特別的服務。要不然,我幹嘛讓你賺錢?
話雖這麼說,也並不表示中國人對人與事一定會守錢混淆不清,而是有程度上的差異。“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雖因交情而合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