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兒子兵法 作者:飄雪的季節

而一樣是“點頭”,究竟代表哪一種意義,這可得憑自己的經驗支判斷。大致說來,越老於世故的人,越讓你難以解讀他的“點頭學”,除非你能持續不斷地追蹤,拜“讀”下去。

由於對“點頭學”造詣不深,使我數度在買賣上“會錯意”,更使我在一個大案子栽了跟斗。

例:有一次,我受理這一棟仁愛路的高價位房子作中介。準客戶是位企業界大老闆,參觀房子時,他總面帶微笑,並且很客氣地問我一些基本問題,如:房子共幾平方米啦,總價多少啦,產權清不清楚啦等。我一一熱心地解答,並運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拼命解說、促銷,而這位大老闆也不表示意見,只是不斷地“點頭”。

等我滔滔不絕地將問題解說完畢後,他又繼續問我車位啦,住戶社會階層啦,附近公共設施啦等等,我心裡的直覺反應是:

“對方會不斷地問問題,而且不斷地‘點頭’,一定是準買主。”

心裡越想就越高興,招呼也就越殷勤,對方看來也似乎很滿意的樣子,不斷地稱讚我的應對很得體,解釋得很清楚,眼看著可能就要開始談價錢了。談價!我最拿手,肯定可以讓房子在短時間成交。結果這位大老闆對我說:

這房子很好,應該可以很快賣掉,這附近有沒有面積差不多,但門面更氣派些的房子?我一時還會意不過來,馬上說:

“這戶就很氣派了呀!”

說完又繼續呱呱地拼命解說、促銷,而這位大老闆也不再多說,仍然只是帶著微笑並不斷“點頭”。臨走時,他一直讚許我這年經人很積極,以後一定不得了,至於房子,他要“研究”看看。

由於在行銷過程中,對方始終帶著微笑直“點頭”,使我一直變為“他會買”,於是便把心力與時間放在這客戶身上,一直追蹤。

我每天打電話,希望能直接和對方取得聯絡,但由於對方是大老闆,電話意是被秘書擋駕,但我不死心,直到兩個禮拜後,終於聯絡上了。這位大老闆笑著對我說:

“年經人,你很積極,是不是可以請你再幫我留意一下其他的房子,要‘氣派’些的。”

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是迷思於中國人的“點頭學”了。就是國為對方“點頭”,讓我誤以為點頭就是贊同,使自己判斷錯誤,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去追蹤,結果卻一無所獲。

從“點頭學”的角度來看,要了解中國人,尤其老於世故的中國人,光看表面是不行的。當對方不發一言,而只是一味地“點頭”的時候,切記切記!別誤入了“點頭學”的邊思之中。

老中學(二)

2???????? 中國人的關係學

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中國人以農立國,除非戰爭或饑荒,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否則中國人不國易遠離家園,就算離開了故鄉,終有一天,還是要落葉歸根……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鄉!

由於這種農民性格,多數中國人一生中都只生活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一旦在外地碰到同鄉,就會感覺特別親切。這種傳統一直延續下來,並逐漸擴大,變成各式各樣的“圈圈”,大圈圈中有小圈圈,小圈圈中還有小圈圈,圈圈越小,關係愈密切。在任何團體裡,無論是公、民營組織,中人是成分愈接近我族類就愈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表現在生意場合中,則是“攀親找故”,無形中降低了不少“敵我意識的矛盾”。這一點,行銷人不能有所不知。

下面就是個利用“鄉親”關係殺價成功的例子:

例:我有個朋友是賣專業錄影帶的,有一天接到這樣一通電話:

“請問是不是* *公司,你們的* *錄影帶怎麼賣?”

由於對方操著臺灣口音的國語,因此,賣方很習慣地改用臺語回答:

“每套共11卷錄影帶,售價是1750元正。”

這時候,對方聽出來是南部口音的臺語,話鋒一轉,不談買賣,反而改用臺語攀起交情來了:

“先生貴姓,我聽你的口音好像是南部來的,我是臺南人,我猜你和我是同鄉吧!”

“對呀!你呢?”

“怪不得口音聽起來這麼親切,”當年我老是喜歡往外地跑,哎,現在在外地卻老是想回家看看。想一想,我也有好幾年沒有回去了。是啊,你是臺南哪裡人啊?”

……

這一扯就扯了5分鐘,最後,買方把話題又轉回來了:

“既然是同鄉,你總不好意思按原價賣給我吧!怎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