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龐炳勳等先後叛馮投蔣, 致使馮閻大敗。龐炳勳投靠蔣介石以後,組成了第四十軍。第四十軍一直在河北河間縣 駐防。河間只是一個縣,地方小不是養兵之地。其他各路諸侯,照樣和過去一樣爭城奪 地。第四十軍感到,蔣介石不時冷遇其部。龐炳勳大有後娘之子之感,如後來龐部編的 歌謠所云:“年年當雜牌,天天孤哀子,不求向上衝,但願餓不死!”要想餓不死,擁 有養兵之地尤為重要。蔣介石、何應欽也算摸透了龐炳勳的心思,所以這時把四十軍從 長城陣地上撤下來,許以察哈爾省主席之職,趁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北出多倫收復失地之 時,令其兵出張家口抄馮玉祥後路,令龐拿著中央的尚方寶劍“勸馮取消名義,奉還張 政、離去張垣(張家口),另謀安置”。也就是說,你馮玉祥離開張家口,這地方已是 我龐炳勳的了!諸位想,這結果如何!
龐部得到西調命令後經北平、出南口兵陳沙城,佔領宣化,離張家口僅有60華里, 與察哈爾首府張家口成對峙局面。
馮大帥是二十九軍的老統帥,在察哈爾又另樹旗幟拉起隊伍,宋哲元等人如何去想? 怕也不是滋味。要說起宋哲元、張自忠、劉汝明、馮治安等人對大帥的尊重那是無可非 議的。宋哲元后來回到張家口,馮玉祥到火車站接他,專列尚未停穩,宋哲元這個近50 歲的人就跳下火車忙給馮玉祥敬禮。西北軍的正宗教材是四書五經,講孝悌,典型的家 長式教導。官大一級如同父母,言之不過。可是在這樣的當口,二十九軍必須表個態度。 二十九軍支援馮大帥,這抗日同盟軍可能越搞聲勢越大,尤其在喜峰口得勝,二十九軍 聲威正熱的關頭,便是不用出兵,發表個宣告,就會使抗日同盟軍如虎添翼。反之,將 是另外一種形勢。
這時宋哲元表示了什麼?“不協助馮先生”,“對馮不用兵”。這不是矛盾嘛!宋 哲元明白馮玉祥的抗日決心和熱忱,當時中國太缺少這樣的人物。可是,中國20多年的 內戰,已經使國力衰竭,生計凋敝,百姓生活在苦痛之中。一旦內戰再開,國家不堪設 想。國軍必然北剿,日人必然尋機鬧事。大帥危矣,察哈爾說不定會落入日本人之手。
且說龐炳勳的四十軍已經到了宣化下花園、沙城、新保安一帶。這裡歷來也是古戰 場。當年明英宗御駕北征,就是在這裡被異族包圍,而做了敵人的俘虜。後來國共兩軍 平津戰役,新保安一仗揭開大戰的序幕,而此一仗也是關鍵一仗。首先截斷平津與張家 口的聯絡,而使平津陷於孤立,天津失守,北平和平解放。
龐炳勳到這裡以後,未敢輕舉妄動。為什麼?不義之師自先狐疑。首先擔心的是二 十九軍再抄其後路,到那時候前途難卜。
龐炳勳這個人在當年時也是個人物,他看到國事日非決心投筆從戎。當其報名參軍 時,名額已滿,其自願自備服裝口糧入伍。那時候講究當兵吃糧,用現在的話說,也就 是僱傭兵。龐自費當兵,創中國陸軍史上自費服役的先例。後來還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 會。後看中馮玉祥西北軍軍紀嚴明有革命精神,所以帶著隊伍投靠了馮玉祥,中原大戰 以後龐部脫離馮以後,軍心渙散軍紀鬆弛。下面的人藉著有一支軍隊的勢力做起了煙土 (鴉片)買賣。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軍餉無著。當年馮玉祥紀律嚴明,過得清苦, 所以有石友三、韓復榘等人叛離。水至清則無魚!後來自己也吸起了大煙,煙癮一上來, 多重要的軍事會議也得停下來,趕緊鑽進裡屋,點起煙泡,過足了癮才能出來。在這時 候就是敵人端著刺刀衝到屋門口,他倒在煙炕上也不會起來。諸位別覺得奇怪,那時候 有多少將領要員不抽大煙?張學良、趙登禹……
俗稱雙槍將,就是指拿著手槍又拿著煙槍的將軍們。龐炳勳正在煙床上,吞雲吐霧。 突然副官來報告:“藎忱、仰之來了!”龐炳勳一驚坐了起來,藎忱是誰,藎忱是張自 忠,張自忠字藎忱。仰之是馮治安,馮治安字仰之。龐炳勳知道此次張自忠、馮治安來 訪,必然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原來二十九軍將士已經從喜峰口退了下來,退到了通州,在喜峰口已經殺紅了眼, 退到平原準備捱打心實不甘,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再拼個魚死網破之時,得知龐炳勳帶 兵來到沙城,壓迫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當然也是抄了二十九軍的老家。個個要求去沙城 打龐柺子(龐在馮部打仗時一條腿負過傷)。
宋哲元、張自忠等與龐原為袍澤,也深瞭解,知道龐柺子這人色厲膽落,先禮後兵 為上。宋哲元派張自忠、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