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黃金投資實戰寶典 作者:低訴

為制度,規定美元即可換取一盎司的黃金,但是這並沒有引發任何的黃金熱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約翰馬歇而的年輕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內建造鋸木廠的時候,不經意的發現了金箔片,由而引發了西部淘金熱。這也使曾經荒涼的西部,迅速的發展起來。

1、為什麼要採用金本位制呢?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之間的商品交易通常是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完成的。具體一點來講,就是假如我有一袋小麥,你做了一把斧頭,您和我都同意以我的小麥來交換你的斧頭,這樣交易就成功了。但是假如我需要你的斧頭,而你需要的是一隻雞,即使我希望交換可以成功,可你卻不願意和我交換,這樣交易就無法進行了。

人類逐漸的發現,假如利用一種媒介來取代實物的交易,就會解決交換的弊端。人們最開始選擇了貝殼。隨著交換的不斷進行,人們迫切的需要一種足值的,並且不被腐蝕、不會生鏽和變質的物質來充當這一角色,黃金自然成為首選。

黃金是適合充當貨幣的物質,因為它的化學性質穩定,而且還能夠與其他的金屬進行化合,且化合後的產品的性質也比較的穩定。黃金由於其價值較高,產量稀少,鑄造困難,而且成本很高,這些都使得黃金的價格十分的穩定,是充當貨幣這一角色的首選。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黃金的價值都得到了肯定。

隨著世界各地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和民間對貨幣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但是黃金的年產量卻遠遠追不上需求的增加,這也就大大的影響了經濟的進一步的發展,假如不解決這一問題就會重新回到物物交換的年代。因此,在1816年,英國率先發行了紙幣,並推向民間。紙幣的出現可以舒緩因黃金不足而造成的貨幣短缺的狀況,但是亂髮和亂印紙幣的問題卻影響著大眾對於紙幣的信心。因此政府訂下制度,銀行發行的紙幣,需要維持與黃金的可兌換性,國家不能發行超過所擁有黃金總值的銀紙。由於持有銀紙便可以向政府庫房兌換黃金,官方以黃金來保證紙幣的流通和價值。這就是所謂的“金本位制”。

第二章 黃金的歷史(2)

金本位制除了對國民的一種償付保證以外,也是保證國際償付的公正方法。假如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過多,但是民間的資產並沒有這麼多的話,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金本位制作為一個劃時代的貨幣制度,對國際而言均具有約束力,以免任何國家濫發紙幣,自食其果。

早在1717年,愛錫紐頓爵士就以其個人的經濟實力建立起黃金的兌換價,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礎。1816年,英國制訂了黃金法,開始了金本位制的歷史。在1870年以後,歐洲各大國也開始樹立起來了自己的金本位制度,規定了國家貨幣兌換黃金的價格。19世紀末,歐洲與全球的許多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度,各國的貨幣回家都是從各國的黃金兌換匯率折算而成的。

2、金本位制的特點

一個地區的金本位制度,必須具有以下的六點特質,才能算是完備的,該國的貨幣才算是真正的全球通行的貨幣。

1、 只要將紙幣帶到國家的中央銀行就可以兌換等值的黃金。

2、 黃金的重量和成色與各國貨幣單位的兌換比率是國家確定的。

3、 黃金的價格由法律所規定,固定在一個既定的價格。

4、 黃金的進口和出口並不受到任何的限制,進出口完全自由開放。

5、 國家所發行鑄造的金幣和金條儲備,雖然是官方所鑄,但是可以自由的熔化以作他用。

6、 各個國家的貨幣可以根據兌換黃機的比率,訂出一個合理而公平的匯價。並在這一匯價的基礎上可以與他國的貨幣進行自由兌換。

如果各個國家的金本位制度都恪守上述的原則,國與國之間的收支就可以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每一個國家的貨幣,均是以等值的黃金作為後盾的。,若此國的貿易收支出現盈餘,意味著大量的黃金從他國滾滾而來。這也會使得貨幣發行量大增,國家的黃金存量增加,盡而使社會上的各項消費和需求大為增加。需求的增加會使物價上漲,不利於國家的出口;在出口的不利的情況下,國家為了使國際收支盈餘的局面緩和,就會實行平衡赤字的狀態,促使黃金外流。與此相反,如果國家的收支帳出現赤字,黃金外流使支援貨幣流用的黃金數量減少,貨幣發行量亦隨之下降,帶動物價的下降。此種情況又有利與國家貿易的出口,可令黃金回流到該國。

3、金本位制度的起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