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的方式學習程派藝術,竟長達五年之久。抗戰勝利後,趙榮琛千里尋師到上海,隨待在程硯秋左右,聆聽他的教誨,學到了程派的真諦,成為程硯秋最得意的弟子。

張火丁在未見到趙榮琛之前,趙榮琛的大名早已是如雷貫耳,成為張火丁心中的偶像。記得張火丁初學程派時,有一次與父親嘮嗑時說道:“爹,我對趙榮琛先生太崇拜了,若是有機會能向趙先生學出戏那該多好啊!”當時張火丁雖然一心想向趙榮琛學戲,但總認為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已。那時她比較實際的願望就是能見到趙榮琛,能與先生合個影,就是莫大的欣慰了。

在李文敏教學彙報演出時,張火丁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京劇大師趙榮琛,她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張火丁穿好軍裝,找到一位攝影師,鼓起勇氣走到趙榮琛跟前說:“趙老師,我想和您合個影,可以嗎?”趙榮琛和藹可親地說:“好啊!”由於後臺比較亂,攝影場景不好取捨。張火丁急中生智,搬來戲中用過的一把堂椅,還帶著椅披。她恭敬地請趙榮琛坐下,一身戎裝的張火丁站在他身後,攝影師按下了快門,留下了珍貴的鏡頭。

有了珍貴的合影,張火丁算是完成了一個心願。每當看到那張合影,張火丁都會浮想聯翩,趙榮琛那慈祥的面容,那深沉的目光永遠鐫刻在她的心中。張火丁曾產生過這樣一個念頭:如果有朝一日能跟趙榮琛先生學上一齣戲那該多好啊!這個夢想一度攪得張火丁夢牽魂縈,寢食難安。然而,待火丁靜下心來一想,這個願望居然比登天還難,因為趙榮琛早已定居美國……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九 拜名師技藝大進(2)

就在張火丁在十字路口徘徊,感到前路迷茫之時,她有幸結識了當代中國畫報社編委會主任、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秘書長徐笠翁和他的夫人、當代中國畫報社總編輯武桐羽女士。她們夫婦二人都痴迷程派藝術。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就是他們二位發起成立的。徐笠翁與全國的程派演員都保持聯絡,經常來往。同時,他和趙榮琛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張火丁作為程派新秀,嶄露頭角,自然會進入他們夫婦的視野。他們慧眼識珠,夫婦二人在觀看了張火丁的演出後,深為張火丁良好的藝術潛質所打動,認為張火丁是可造之材,很有培養前途。在1992年第九期《當代中國》畫報上,專門介紹了全國有成就的程派演員,其中就有出道不久的張火丁,標題是《張火丁梅花看楓近》,上面刊載了張火丁身著戎裝的照片和她在《六月雪》一劇中的劇照。畫報出版後,徐笠翁打電話給張火丁,讓她前來取畫報,在見面之後,想不到徐笠翁說出讓張火丁感到難以置信的事情。徐笠翁說:“火丁,程派藝術研究會為了培養你,使你更好地繼承程派藝術,研究會打算讓你拜趙榮琛先生為師,一切事宜由我們出面辦理,你就好好學戲就成了。”聽到這個特大喜訊,張火丁恍若是在夢中,她不斷地在心裡反問自己: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她感到幸福來得太突然了。她的心中溢滿了幸福,這種幸福感一點也不亞於當年自己收到天津戲校的錄取通知書。

1993年3月5日,徐笠翁又送給張火丁一個喜訊:他說趙榮琛表示願意接受張火丁為徒,目前先在趙榮琛家中學戲,以後再找適當的機會舉行拜師儀式。聽到這個喜訊,張火丁心中的一塊石頭方才落了地。一個美夢終於成為現實,張火丁真正品嚐到了幸福的滋味。

張火丁首次到趙榮琛家中學戲時,顯得十分拘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行一動顯得比較僵硬。張火丁當時才22歲,年齡稍小,到一位大師級的老師家學戲,難免有些放不開。好在師孃熱情似火,溫暖了火丁。趙榮琛也感受到了火丁的窘境,便和藹地對她說:“火丁,你不必客氣,也用不著緊張。你每週二、六來上課,平時有不明白的地方,再來電話訊問。”一番話如涓涓流水,流入火丁的心田,讓張火丁感受到一種溫情,那種拘謹和不安也消失了許多。

趙榮琛的關門弟子

時年趙榮琛78歲高齡,張火丁僅僅22歲,師徒之間的年齡相差56歲,這恐怕在中國梨園史上年齡比較懸殊的師徒了。當時年近八旬的趙榮琛本不希望再收弟子,但他被張火丁不俗的藝術潛質所打動,他以一名京劇大師的慧眼,發現了張火丁這匹“千里馬”,認為張火丁具有非凡的藝術天賦和對程派藝術的痴迷,只要加以指點,將來前程不可限量。現在看來,趙榮琛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慧眼識才的伯樂。古人曰:有伯樂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